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走向和谐之门 > 走向和谐之门第3部分阅读

走向和谐之门第3部分阅读

就会悲伤。心中满是恐惧的念头,我们必会害怕。怀着病态的思想,我们真的可能会生病。想着失败,则离失败不远了。越是自怜的人,别人只有想法避开他。推及开来,我们只要心存仁爱,您的内心就会充满仁义与爱的光辉,您就能仁爱他人,进而内心良善、更加和谐。

    当然,在没有听闻圣贤教诲以前,我们很多学生的确不懂得仁爱孝顺,不懂得尊敬老师,不懂得关爱亲朋好友,脑子里每天只想着吃喝玩乐。这样的内心是不踏实,很痛苦的。很多人甚至认为――自己每月拿钱回去给父母就是孝顺。这到底算不算孝顺?当我们起这个念头的时候,已经跟孝心背道而驰了,甚至于还有点恭高我慢――您看别人都没有拿钱回去,我拿钱回去了。我们现代人问题出在哪?都比下,不比上,古代人是“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我们的道德学问一定要跟古圣先贤相比,我们才知道差距,才知道“知耻近乎勇”;而,则要跟那些生活贫苦的人相比,我们就很知足了。说句大实话:吃得越好吃得越饱,病得越重,大家可以看看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的人是不是很苗条,匀称?所谓“祸福相依”,在福当中能够提起本份――孝养父母,兄友弟恭,“凡是人,皆须爱”,则福中再生大福;假如身在福中,只是自己享受挥霍,可能三、四十岁以后,人生就要长期与药品共舞了。所以,人生幸福与否,就在这一念之间,在一念为他人还是一念只想到自己的,仅此而已。

    回想一下我们现在的人生价值观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要跟真理对照才行,不能自以为是。真理告诉我们什么是孝子?能够“父母呼,应勿缓”,不要说整本《弟子规》做到,第一句念下来我们的羞耻心、惭愧心就应该起来,古代的圣贤是自始至终从头至尾都做到了,我们连头一句都可能做不到。“冬则温,夏则?”,时时体恤父母的需要,假设我们现在回到小时候,还在襁褓之中,连路都还不会走,躺在那里,父母对我们说:这个月给您两百块,您自己拿去吃。请问,我们能不能活到现在?父母都是用什么心来照顾我们?念念为我们着想,连在睡梦当中都会考虑到我们会不会着凉,在天气变化很大的季节里,自己盖得很少,半夜冻醒了,赶快起身来盖我们已经踢开的被子,这才安心再回去睡觉。连在睡梦当中都不忘关怀我们,而我们回馈的只是丢两百块钱给父母,还自以为孝顺,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我给学生上《生产运作与管理》时也谈到这个问题,有个学生很感动,下课后马上用手机给自己的爸爸打了一个电话,我听见他说,爸爸,我以前20多年的书白读了,今年放假我马上回来。原来他已经快3年没有回家了,我想他的父亲在另一头肯定热泪直流。

    有人把中国这一、二百年来的落后归咎为中国文化不好。这是思考深度不够,没有进行全面分析。清朝曾经是世界的强国,后来才衰败了。我们要分析它盛衰的源由。在清朝全盛时期,每天讲解中国文化经典,整个皇族跟大臣思想观念都很正确,国家非常强盛。后来,清朝末期出现了慈禧太后,她对照文化经典的教诲与自己的所作所为,好像每句话都在批评她,所以听后很不高兴,下令停止讲解传统经典文化。由此大臣的思想观念开始混乱了,失去正确的导引,自私自利等邪思乘虚而入,国家由此衰弱下来,列强才敢来攻击,所以根本原因还在自己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诲。

    第二章 心灵和谐 第二节 心存孝道(1)

    第二节心存孝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本”,实际上就是孝道,孝为立身之本。当一个人真正懂得孝,并做到了孝,然后他才能立身、修身,继而能够齐家。“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样的人最后才能为国家、为天下出力、为人民造福。反过来讲,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忤逆之子能在国家机关好好工作,能为国为民造福的。所谓百善孝为先,《孝经》上说“身体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我们一生应该谨记的。可叹世间多少自戕之人,他们没有读过《孝经》,没有体验到做父母对子女的那份存心。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而一个感念父母的人是不会做出自杀这样的蠢事的;当一个人能知恩感恩,他的孝心才能得以萌生。对于西方众多的节日,我很认同感恩节,这是一个亲情回归、人性回归的节日。中国历来的九九重阳节,也是“慎终追远”、感怀先人的日子,其意就在于祖先说的达到“民德归厚”之境界。

    人是要思考的,您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走过的人生,您有没有一丝遗憾,有没有很充实?时常反躬自问,您就会常省常新。事实上,在我整个人生前二十五年里,几乎是混沌不知,时时都会觉得自己很空虚,不知道在干嘛。比如说读书读了十多年,在初中、中专,甚至在读大学的时候,内心觉得十分空虚,这种空虚不是没有事情做,而是没有一个真正的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将从何而去。而读初中的时候只有一个目标,考中专,因为家里穷只能拼命考取中专,当时考高中比中专容易多了,千军万马都往这个方向冲;当我拼命的往那里冲,幸运的是冲到了这个目标,可是认真一想,这却不是自己人生的目标。这个目标完成以后,尤其是考上高中的同学,又要冲到下一个目标――考大学。冲到了大学这个目标以后,又要找到一个好工作。就在这个过程里,却没有一个人告诉你我,人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孝子,要做一个能够懂得时时去爱护他人的好人,就像范仲淹一样。假如我的小学、初中就有人告诉我,人生要有这样的目标,那我们从小当孝子的话,内心就不会空虚,就不会觉得空荡荡的。当我们只有一个自私自利的目标,您就不会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去付出,甚至不会为社会做一点点好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富了,却有不少都为富不仁。翟鸿森先生所讲的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真是一语道破了做孝子的意义,值得大家深思。

    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只有您真心付出,您的内心才会觉得很充实、很喜悦,所谓“施比受更有福”。人生不怕身累,就怕心累,就怕自己觉得对家庭,对这个社会一点贡献都没有。“大道归一”,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能够多为他人做些事,多为这个社会做事,只是有时不知从何做起而已。实际上,只要您从自己做起,从修身做起,自然而然“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我们对社会的影响才会水到渠成,果能此道矣,从而实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河边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男人继续超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地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故事就是如此简单,可是在小男孩的大声回答中,我们应该悟到国家和谐、社会和谐甚至天下和谐在乎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和谐,在乎的是您从爱护身边的一花一草开始,正应了那句古话“尽人事、听天命”。比如说,我们做老师的,在学校里是一个人,但是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那么在学校,您带的这些学生就表现得很好。其他同学和老师一看就觉得很欢喜,也希望跟您一样去做。和谐之道就是,您只是做好自己本分就能带动整个学校;当然,您再把这些经验奉献出来,就可以利益整个社会。所以一个人要利益社会并不复杂,而着重在于先把自己做好,尽自己的本分,正可谓“敦伦尽份”。在敦伦尽份中,您的能力就在慢慢提升,您的各种能力自然就水到渠成。《大学》里面有一句对我们人生非常重要的提醒,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从天子到一般的人民,贩夫走卒,他的人生都要从“壹是皆以修身为根本”,修养自己的道德开始,修身是一个人一生能否在家庭、在社会建功立业最重要的基石。

    当一个人不修身,没有德行的时候,他这一生的事业迟早会垮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家赚钱赚到一定的时候要出状况,为什么很多大企业甚至大公司正当展得一日中天的时候结果突然败掉。我们有不少人一看这个人没有德行,每个月还赚那么多钱,心里很不平衡。当然,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来龙去脉。去脉是代表他以后会展成什么样子,来龙是为什么他没德行现在有钱?为什么没德行,现在有事业?您一看来源,原来他爷爷、他爸爸有钱。可是您想想他的员工能不能留得住?要有德行才能留得住员工的心,如果对待员工不尊重、不关怀,不可能留得住员工。没有德行的人,他不懂得君臣之义,更不可能把这个公司员工带好,时间一到,他就会败下来。所以老子说“祸福相依”,福祸是同时存在的,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因为没有德行,只要有钱,危机就出现了。我们看中国圣贤人造字很有智慧,钱的繁体――?字,金子旁边配了两支戈(就是两把刀),所以钱愈多愈有冲突。国与国冲突,甚至于家庭里兄弟操戈都是因为金钱。现在因为没有圣贤教诲,我们也常常看到亲兄弟在争财产、在打官司。当兄弟俩在争财产的时候,您这一生败相已露,您的人生不可能经营好,因为您现在的动作已经给自己的下一代做了最不好的榜样,您给世人尤其是给子女的示范是:只要是为了钱,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所以,人无远虑则看不远,都去逞一时之气,都做出一些人生遗憾之事。为此修身重要,德行重要,心存孝悌之道很重要。

    心存孝道是一个人思想和谐的根本,没有孝道和孝心的人是无论如何不能够思想和谐的。要做一个和谐、健康的人,先得有这种和谐的思想,这种思想哪里来,靠的就是心存孝道。为人子女,就理应将奉养双亲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双亲、孝顺双亲,不仅养双亲之身,还要养双亲之心、养双亲之志和养双亲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双亲身心更快乐,生活更圆满,内心更和谐。当我们心存孝道时,我们的心量已经打开,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为什么要心存孝道呢?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子,先教人的就是孝。“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在《孝经》中论述了从天子到镇守各方的诸侯,九卿官员、读书的士人,以及庶人百姓的孝道。

    第二章 心灵和谐 第二节 心存孝道(2)

    第二节心存孝道

    我敬重的导师钟茂森先生,一生非常推崇孝与戒滛,他倡导青年要孝顺、要戒滛,实为千古良训,先生对于《孝经》钻之愈深,谦卑之心愈甚,我们每一位学实在应该向其学习,不能学问愈长,傲慢之心愈长……

    《孝经》中先把天子(在今天来说就是国家领导人)如何行孝讲得十分明白。“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就是天子的孝道,意思是说国家领导人要以身作则,极尽孝敬父母之事,而且用这种孝道教化天下百姓。古代的圣贤帝王,都是这样为我们做的榜样。周文王是太子的时候,对父母就由衷的敬爱。每日三次问候父亲从不间断。早晨鸡初啼时,即整理衣装,去向父亲请安,中午又去问安,晚上再去问安。听到父亲安康,就心中欢喜。若知道父亲欠安,就很担忧,并想方设法帮助父亲解除不安的因素,然后才放心。对父亲的饮食,也十分注意,对饭菜的冷热,父亲饭量的多少,都关心入微。您看《弟子规》“晨则省,昏则定”,意思就是早上起来,先看望父母,向父母问好,晚上回家后,亦复如是。有人觉得周文王一日三次问安,是很简单的事啊,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现在父母关心独生子女,确实做到了早晚的呵护,关心入微,可是反过来,以这样的爱心体贴入微对待父母的,却很少了。周文王以孝著称,以德治国,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尽到了至极,成为了全国人民的表率。文王以德教化四海百姓,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是我国历史上至今最长久的王朝。

    大家十分喜欢看《汉武大帝》,可惜在片中我没有看到汉武帝作为孝子的一面。我们在这里例举贵为天子的汉文帝,他就是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示范。汉文帝侍奉母亲做到了耐心、柔和、勤劳与体贴,真正做到《弟子规》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汉文帝的仁孝,传遍了四方,感化了所有的官员、百姓,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正所谓为政不在言多,《论语》中说“己身正,不令而从”。所以孔夫子在《孝经&p;p;8226;孝治章》中讲道:“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明哲的君王,用孝来治理国家,天下自然和平,人民安定,风调雨顺。

    其实就在今天,我们现代的中国领导人也极为重视这一问题。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以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中的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展总体规划,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位。党的,明确提出要以构建和谐社会来缔造和谐新世界。古今领袖,皆是英雄所见略同。

    在中央电视台,我甚是喜欢央视的“百家讲坛”与“感动中国”栏目,从百家讲坛我能博其所长、开阔思路。央视举办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更让世人瞩目,从2004年至2007年,我们可以看到,感动中国的人物,就有许多孝子。他们的孝行感动了全中国,其中2004年度有这样一位孝子,他叫田世国,38岁。2004年他的母亲患尿毒症,他得知母亲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就毅然决定瞒着母亲,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妈妈。去年9月29日,在上海医院,母植子肾手术成功,二人都已经康复出院。正是:“慈母身上肾,孝子一片心”。田世国,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至今不让母亲知道,他的孝行,让天下所有的母亲含泪微笑,他的真情唤起天下所有儿女的孝心。“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对田世国的评价是:孝顺、孝心、孝道,是今天社会转型期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小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捐肾救母,大亲、大情、大义。中央电视台对这位孝子的宣传和表彰报导,其意就在于唤起全国人民的孝心。孝,在感动中国!孔子说:“教民亲爱,莫过于孝”(《孝经&p;p;8226;广要道章》)意思是说,教人民相亲相爱,莫过于推行孝道了。近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中,我们可以多次看到以孝为主题的演出。这些感人的节目,寓教于乐,也展示了今天的中国领导人善于用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