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山渐青 > 山渐青第49部分阅读

山渐青第49部分阅读

一缕轻香。

    许清收笔之时,窗外已经乌金坠地,夜色初临,门前传来了小颜那咯咯的笑声,这丫头!还知道回家呢!

    “少爷,少爷,晏姐姐约人家重阳去登高呢!”

    小颜随着笑声,一阵风般掠进来。

    第一百七十三章 日暖风回亭上饮

    欧阳修府前停了五六辆马车,大概请的客人都先到了,许清最近常来,门房也不用通报,直接将他和冯雨引进府去。

    昨夜一场秋雨将楼舍花木洗得纤尘不染,天空也一片湛蓝,秋阳艳暖,和风回畅,欧阳修倒是选了个适合聚饮畅谈的好时光。

    刚过花园的拱门,里面便传来众人爽朗的笑声,在家丁的引领下,转过一丛佛肚竹,便看到十来人散坐在亭外的竹簟上,欧阳修宽袍大袖,头不着冠,发上只穿一支紫木簪,持杯正仰头欲饮。

    许清慨叹,欧阳修的作派确实洒脱自然,把这时代士大夫的意气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举杯到半之时,正好看到走进来的许清俩人,便停下动作朗声笑道:“咱们的夏宁侯爷可总算来了,我这陋室寒堂,还真担心夏宁侯见弃不来呢。”

    许清和他随意惯了,无所谓的甩甩自己的袖子,远远的答道:“学士啊,你是逼我不得不说了,前日我来,说要住下不走了,好早晚聆听教诲,你说没饭食招待我,今日我可是在你家后墙根侧耳听了半天,直到听见酒樽碰撞声,才敢进来的。”

    一问一答之间,惹来满院畅笑,坐中余靖、苏舜钦、曾巩、晏思飞、曾公亮、蔡襄等人皆在,其余的也都是旧识,众人起身相互行礼之时,许清发现其中一位近四十岁左右,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甚为面生,因坐中各人穿着常服,看不出对方是否乃官身。

    许清先拉过冯雨,向欧阳修等人介绍道:“此乃学生早时于江南结识的旧友,杭州才子冯雨、字安溪,学生对他的才学甚为钦佩,安溪前日进京,恰好学士摆宴,便相携同来,还清欧阳学士及在坐各位多多关照。”

    经许清一翻介绍,总算把冯雨推荐给了坐中各人,许清虽然仍以学生或晚辈自居,但真论起来,他侯爵的身份在众人中却是最高的,如今这么隆重的介绍冯雨,大家自然不会过于怠慢。

    冯雨给大家团团作揖,彬彬有礼地说道:“今日能来聆听欧阳学士及众位前辈教诲,晚生三生有幸,冯雨才疏学浅,今后还望各位多多指教!”

    欧阳修作为主人,爽朗地笑道:“既得子澄如此推崇,安溪想必也是难得之才,既然来了,就不必客气,来!且共饮之!”

    亭中歌妓翩然起舞,丝竹管弦互应,坐中气氛甚为和畅,三两聚在一起或欣赏歌舞,或吟诵诗词,或谈论趣闻,冯雨对这种场合倒很适应,很快融合到其中去。

    这时欧阳修对许清招招手,让他坐到身边,这才特别为他介绍起那气度不凡的中年人。

    “子澄想必还不认识富制诰吧?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便是出使辽国,智退辽国十万雄兵的富弼、富制诰,昨日方回到京城。”

    欧阳修的介绍让许清大讶,他不象欧阳修他们天天上朝坐班,竟不知富弼已回到京城,而且照欧阳修所说,辽兵已退,这绝对是一件牵动朝局的大事。

    许清对富弼拱手道:“富制诰出使辽国,只身力压契丹上下,劳苦功高,许清早想一睹富制诰风采,今日说不得要借花献佛敬富制诰一杯了。”

    富弼很豁达的举杯与他共饮,才含笑答道:“与夏宁侯以百五人一战定西北,夺党项人战马军械无数相比,富某这算不得什么,说来惭愧啊,此次尚且加了二十万贯岁币,方使辽人退兵,想我泱泱华夏,却要受辽人挟制,心存不甘啊!”

    原来听说辽国要求增加五十万贯岁币才肯退兵,如今富弼能减到二十万贯,足见他能力出众了。然而正如富弼所言,泱泱华夏却要向人家岁贡,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耻辱之事,若每年能攒下几十万贯作军费,十年下来,能打造出多少精锐之师啊!不说灭辽国,估计收回燕云十六州怕是不难了。

    许清顺势将话题引到辽国如今的军政上去,富弼出使辽国数月之久,是最为了解辽国目前内政、军事的人。富弼侃侃而谈,时而兴叹,时而愤慨,多有不平。

    也难怪他如此,从富弼的话里可以了解到,耶律宗真是个好大喜功的人,还迷信佛教,穷凶奢极,国内比大宋好不到哪里去,若非处于塞外苦寒之地,民风尚存几分余勇,加上占据东北产马之地,对上大宋已经没有多少优势。

    辽国比大宋建国还早几十年,如今国内矛盾同样极为尖锐,北边女真等族时有叛乱,加上汉、契丹等族杂居,民族间无法彻底融合,朝中j佞当权,政治,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耶律宗真又兴兵逼迫大宋多交纳岁币,如今辽国内部百姓也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但即使这样,大宋仍不得不妥协,年年给人家俸上岁币,以富弼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性格,如何甘心?

    许清与富弼对饮一杯,转而问道:“富制诰在上京对女真一族可有了解?”

    富弼摇摇头,表示了解的不多,这时候女真人很比较弱小,富弼缺少了解也不奇怪。

    “夏宁侯可是想利用女真人牵制辽国?”欧阳修轻声问道。

    “关键还是要咱们大宋先强大起来,否则什么牵制都只是笑话,反而会引来耶律宗真十倍的报复,对目前急需稳定的大宋而言,得不偿失。”

    许清的话富弼深以为然,这也是他一直呼吁革新的原因。

    亭中歌妓此时跳起了绿腰舞,由舒缓渐到轻灵,迎风水袖漫妙多姿,纤腰欲折玉臂频移,引来场中一片喝彩。

    一曲舞罢,歌妓们散入坐中,莺声燕语连声劝酒,许清他们也只好结束辽国的话题,方才跳绿腰的美姬带着几分娇喘,揉身坐入许清怀中,许清尚未反应过来,便觉脂香盈鼻,软玉温香抱满怀。

    美姬素手拈杯敬酒,莺声说道:“夏宁侯爷佳词妙句,奴家早已仰慕多时,今日有幸得遇夏宁侯,侯爷可否为奴家填上一曲?”

    许清近来常参加各种宴饮,舞姬抱怀本已惯常,时代风气如此,他在家里宴客,也常须请些歌妓到家中献歌侍酒,即使如此,这位风姿潋滟的美姬在怀里柔若无骨的扭动,胭脂体香沁人肺腑,让人不觉荡起两分涟漪。

    “哈!这位姑娘你可找错人了,坐中才学就数我是差,欧阳学士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你应该找他们填词才对!”

    晏思飞与曾巩唯恐天下不乱,跳起来打趣道:“谁让夏宁侯爷一曲《浣溪沙》,抱得美人归已传为佳话,想我大宋不知多少痴情女子,都望着夏宁侯能为他们谱上一曲,别的且不论,我等可听说了,扬州名妓水儿姑娘委身侍药、长亭献舞,感人至深呐,安溪自江南来,应可作证!”

    许清瞪了一眼晏思飞,这都什么人啊?我可是你妹夫!咋能这样捏?

    晏思飞不为所动,乐呵呵地笑道:“子澄啊,你就为人家彩袖姑娘填一曲吧,否则人家彩袖姑伤心欲绝,你何忍之?”

    “许久未尝闻子澄有佳作传出,上次封侯宴饮,你酒醉逃过一回,今天可不能再推托了,彩袖姑娘还不快敬夏宁侯几杯!”

    欧阳修话声一落,怀中的彩袖玉体粘得更紧,香||乳|撕磨,酒樽频递,其实许清也知道,跟这些文人士大夫一起混,总是逃避也不现实,他一把搂紧怀中美姬,作一翻放荡不羁的戏谑,这才朗声吟道:

    日暖风回亭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空雁过去无声,

    菊香弄疏影,彩袖舞新晴。

    临轩一曲怀中意,心若天外云轻。

    持杯回劝君放饮,

    且观暮霭沉,明月共潮生

    “好!好一个且观暮霭沉,明月共潮生!直抒胸臆啊,来!诸君共饮,且待明月愤清光之时。”

    许清这首词作大概较合富弼心意,许清声音刚落,他便持杯而起,与众人慨然邀饮,场中一片和应之声。

    怀中美人彩袖姑娘更是明眸放异彩,真个是体软绵绵,何处不堪怜,虽然词中的彩袖二字听起来更象是泛指,但已可满足她的心意,这是许清应她邀请填的词,光这个嚼头就够了。

    接下来便是欧阳修等人唱和,佳作不断,冯雨也以一首《青玉案》才惊四座,初步奠定了他在这个圈子中的一席之地,此时的人际交往便是如此,即便有许清隆重介绍,但如果冯雨拿不出令人佩服的才学,众人也只会聊作敷衍,不会真个认同。

    许清不会放过这种机会,让蔡襄提笔把词作都录下,再让欧阳修作了一篇序,然后他又吹又扇的把墨汁弄干,便往怀里一揣,谁欲哄抢都不行,惹来众人轰然大笑,富弼这个初识之人也为之莞尔。

    你们且笑吧,嗯嗯,这可是蔡襄执笔,欧阳修作序的宝贝,除了两人外,曾公亮、苏舜钦、富弼、曾巩这些牛人皆有佳作录入其中,不说留存后世堪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媲美,便是现在出手,估计也能价值千金!

    谁让主意是咱出的呢,许大官人觉得这宝贝归自己乃理所当然,便是不当然也要当然,坐中武力我最强……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夏使进京

    “九月九日天气新,四里桥边多丽人……呃,这两句嘛,似乎偶有雷同,纯属巧合,喃喃你自动忽略即可,且听下面……”

    “哼!什么彩袖舞新晴的,你倒作得文采斐然,今儿我让你做一首,你便来糊弄人,不理你了!”

    “可是晏姐姐,我觉得少爷作得很好啊,而且少爷都是你相公了,你怎能不理他呢?”

    “小颜!!你这小丫头再乱说话,连你我也不理了!”

    晏楠一声娇呼,羞红着俏脸,却没有逃跑,顽强地叉着小蛮腰瞪着小颜,小颜咭咭地笑着撞进她的怀里,甜甜的小嘴语无伦次的讨好几声,顿时让晏楠心软下来。

    东京西城外的四里桥边,这一幕让重阳节出游的人们投来羡慕的目光,一向很少化妆的晏楠,今天却点染了一个梅花妆,明洁的额前染上了一朵梅花瓣,使她看上去更加俏皮清丽。

    还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这个却另有深意,此时的风俗是定了亲后,女孩都得在发髻上系上这样的五彩缨线,表示已待嫁,从此以后,她要隐藏自己小女孩的天性,言行举止要稳重检点,深居闺房,不得与外界接触,恪守同已嫁女性一样的妇道。发髻上的缨线要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亲自解下,表示婚后对丈夫的尊重与依从。

    晏大小姐这缨线是缠上了,至于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触之类的,不用许清提醒,她也是会自动忽略的,重阳佳节之际,城里万人空巷,结伴出游登高,晏楠若是能忍得住独守空闺,她就不是晏楠了。另外她在成亲前本不合和许清再见面的,当然了,人家晏大小姐只是约了小颜而已,是许清不放心自家的宝贝丫头,跟随出来保护的。

    一旁的秋月已经在草地上铺上绢布,摆好各种果鲜小食,象他们这样的情形,四野里比比皆是,许多人是全家出游,多则几十人,少则人,而那些富家公子、文人士子携美同游的更多,或是三两闺中密友出城的小姐、侍女,散坐四方,或慢步游玩,秋阳回暖,竞赛罗裳,其中夹杂着一些挑担叫卖的小贩。

    许清心里有些发苦,这齐人之福还真不好享啊,瞧喃喃刚才这架势,似乎有吃醋的倾向,当然了,女人嘛,有时吃点小醋也有好处,谁说来着,有竞争才能搞活那啥嘛!想到这许清放下心来,为了家宅安宁,便是抄袭也不丢人嘛。

    晏楠偷偷看了他一眼,把鹅黄|色的裙子轻敛,盈盈坐下,执起小壶倒出几杯菊花酒,小巧的嘴唇抿了抿,终究还是将杯子递到他面前,开口道:“重阳菊花酒,细品一味秋;侯爷,请!”

    许清含笑接过,就唇细品,酒中确实带有淡淡的菊花味,清香溢远。

    “姑爷,这可是我家小姐亲自酿的!”

    晏楠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一路上她已经多次警告秋月,不准管许清叫姑爷,但毫无效果,秋月反而越叫越顺溜。

    “喃喃还会酿酒?”

    “那当然,我家小姐……嘶!”

    秋月的声音嘎然而止,许清眼角余光能看到,晏楠一只青葱玉手搭上她的腰间,香腮微微鼓起,带着两分刁蛮,八分灵俏。

    “呀!真是晏姐姐你酿的吗?人家也要喝!”

    小颜的话让秋月终于解脱了出来,这酒清淡,小颜喝点倒无妨,晏楠给她倒了小半杯,小颜接过杯子也细品起来,把许清刚才的样子学得惟妙惟肖,让晏楠忍俊不禁,终是笑了出来。

    “好喝!晏姐姐你好利害,不过少爷会做糕点,也很利害!”

    小颜很乖,始终不忘给自家少爷长面子,而且说完还还问许清要了一张交子,带着秋月往卖珠花的小贩那去了。

    独自面对许清,晏楠俏脸染上了一抹红晕,名分已定,五彩缨线也缠上了头,只差过门了,正因为这样,让她独自面对许清时总感到几分窘迫,她现在甚至不知道称呼许清什么好,再象以前那样叫胆小鬼什么的肯定不行,直呼其名同样不敬,她自小虽然调皮古怪点,但晏家门风的熏陶便她骨子里还是个知礼守礼的人。

    许清见她有些不自然的捏着裙摆,心里暗笑,装作随意地问道:“喃喃,往年你们家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这还用问,自然是一家人出去登高啊!”

    大宋的重阳节朝廷官员是有假放的,许清想象晏殊领着一大家子出游的景象,那该多壮观啊!咦,往年一家人登高,今年却单独约小颜出游,想到这许清心里大乐,脱口说道:“喃喃乖!”

    晏楠俏脸儿更红,俏皮的瞪了他一眼,却突然拿出一串红红的茱萸,分开一小枝,然后上身靠了过来,动作温柔地帮他插在发髻间,细心的整理得好看一点,许清能闻到她身上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如兰似麝。

    等她坐回身子,许清拿过她手上另一枝茱萸,晏楠抬头看了他一眼,抿嘴矜持地转过身去了,许清一边把茱萸在她发间插好,一边呵呵笑道:“喃喃,你这样子,我都快认不出你不了!”

    “你以为人家想这样吗?哼!”背对着许清,晏楠终于找回了往日的性情。

    “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喃喃!今天你的梅花妆很美。”

    晏楠细长的玉颈轻轻垂了下去,悄不做声,许久没回过身来。

    这是订亲后俩人第一次见面,或许是因为现在的身份见面有些尴尬,这一天晏楠话始终很少,对坐四里桥草地边,细品菊花酒,闲看云卷舒,晏楠偶尔露出的羞涩,让许清耳目一新,直到过午,几人才一起乘车回城。

    许清刚进家门,就从荆六郎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西夏遣使张元、贺从勖来朝,中午入京,已由鸿胪寺出面接待,入住都亭西驿。

    这个消息很值得人深思,这已经不止是与西夏之间战和问题,辽国大军退去,若是和西夏再达成和议,那就意味着外部环境的压力暂时消失,这是赵祯一直等待的机会。

    许清独自在书房思量着这件事,赵祯会不会急于议和而让出太多的利益呢?西夏这次会不会对宋称臣?称臣之后一两年之内再度伐夏,那就缺少一个大义的名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找借口开战不难,关键的是,如今西夏国内民生凋零,迫于这样的压力,方来议和,可以料想夏使一定要求从开边境贸易,这是许清最不愿看到的。

    西夏资源贫乏,没有与宋朝的贸易,西夏很难恢复,这对今后伐夏十分有利;然而完全拒绝边贸,和谈估计只能以失败告终,两者的取舍着实让人为难。

    上次建议范仲淹他们全面封锁边境贸易时,他也了解过一些宋夏边贸的情况,自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时起,宋朝就在保安军、镇戎军等地设立榷场。李继迁也准备在赤沙川、橐驼口置“会”与宋朝贸易。

    其它?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