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万世言 > 万世言第11部分阅读

万世言第11部分阅读

    其实他心里的算盘打得乒乓响,自认为拜老方丈为师,而自己对胎中之谜毫无头绪,若有了师傅这层关系在,便可死缠烂打的求着老方丈帮忙。待找回魂魄后便可出了迷惑,到那时的自己也算是佛教中人,也算进了修行法门,因为这位方丈以及这大千世界都是假的,而自己不用受到方丈的管束。想不想修行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即便是天意也有漏算的时候。万永堂心中自鸣得意道。

    老方丈气呼呼道:“你当佛缘道缘是佛堂的斋饭,是任由你挑拣的么!我虽与你有缘,可用道教的三世缘来解释,但我终归是佛教中人,我也正纳闷为何我们明明有了随缘的机会,却为何没有成为师徒的缘分。”

    万永堂一听这话,心中万分沮丧。果然天无漏算。当然他是不会告诉老方丈他自己就连现在所处的大千世界都是蓝袍幻化出的,所以他们才没有缘分。

    “佛还讲普度众生呢?我看您老人家修佛却没学到佛的jg髓,一点都没有普度众生的念头。只讲求这些硬xg标准。”万永堂只是撇撇嘴,还是不死心道。

    老方丈语重心长道:“休用佛语来激我认你做徒弟。所以我就常对那班的小和尚们讲,修佛不可修皮毛,要修心。经书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的,要活学活用。学了皮毛只会让自己心更乱,甚至入魔,终不能到达彼岸。”

    老方丈又道:“佛讲普度众生没错,但佛也讲缘分,见人而随缘也是没错。人生而有九品,就像有人能修成佛菩萨。有人却只能做一辈子的僧人一般。这是苍穹定下的,谁都没办法改变的事情。即便是修行如我也有些斩不断的东西。这是强求不得的。更何况是贵族呢。你若令他们修心佛,散尽家财,舍了高位,整ri里吃斋念佛做苦行僧,这就是天方夜谭了,毕竟优渥舒适的环境在那里,他们不舍得弃掉。所以只能修行功德佛。”

    万永堂牢道:“一个问题还没解决,方丈又蹦出奇怪的话了,什么功德佛,什么心佛。”

    老方丈耐心道:“功德佛便是做善事,这你知道了吧。修行佛是指通过修炼达到彼岸

    的惊艳绝才之辈,而佛其实想令人修行的是心,修行善心,摒弃邪念,用最通俗的话来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便是心佛。事实上,能够教导普通人穿衣吃饭的是僧人,而被他们教导出来的也会是居士僧人。能够教导修行者修行成佛的便是高僧,他们教导出来的人是修行者甚至是魔。而教导人思想的才是佛祖所言的菩萨阿罗汉。然世间多是僧众,这和儒家道门的情况类似。按照修行者来讲,立地成佛的人是佛么?显然不是,他们没有华盖顶头,不能舌灿莲花,更不能修行。正是因为人们分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才侮佛谤佛骂佛。

    “佛门佛教,听起来很像,就和儒家儒教,道家道教一样,但失之毫厘,却谬之千里。”

    “那么让真佛带领百姓僧众修行者一齐渡过苦海便是。”

    “佛祖一直是这么做的,相信道尊和圣人也是如此。但人只要再苍穹之下,便会有心,便会衍生出贪嗔痴恨。所以才有了由佛门佛祖演变成佛教的佛祖的过程。”

    万永堂道:“圣人无心以天下万民为心我倒是在书中看过。但若天下人都无心这的确是浩大的工程。急不来的。”

    老方丈又道:“佛教的佛祖就像儒门的小圣,有了私心的他们便是小圣。正所谓小圣一出,天下大乱,大圣一出,天下大志。小佛也是如此。他们机巧钻营,为了自己而坑害愚弄百姓。无论是小佛还是小圣,都需要皇权以正其名,巩固其地位。”

    “没听太懂。这和胎中之谜有何关系。”

    “和我去往百姓家化缘你便能对其中关节知道一二了。”老方丈说完,便拉着万永堂的手径直走出国安寺。

    万永堂求道:“喂喂喂,方丈,我还不饿。我们待会去化缘,求你了,现在给我讲讲胎中之谜么。我很急的。”

    老方丈道:“这些天你已经习惯少吃饭了。可我每天都这个时候吃斋,所以现在我正在饿头上。”

    万永堂一听老方丈果真如他刚刚讲的不愿给自己解说,便泼皮道:“呔,是不是因为我没有香油钱给你才搞出这么多的东西来哄我。”

    “秃驴,你到底想怎么样。”万永堂一路骂道。而且连骂带着讥讽,可老方丈就是不理他,拉着他直直的走出寺庙。

    “我想化缘。”说着两人已到国安寺的墙角,老方丈看看四下里无人,脚下忽的升起一阵白雾,拉着万永堂,两人飘飘然飞上天空。

    不多时,老方丈手掌一收,压下雾头。两人便降落在一处僻静的村落。一路行走,到了一座小镇。

    砰砰砰的叩门声。

    “施主,贫僧从国安寺赶脚而来,腹内有些饥饿,所以想化些斋菜。”老方丈一脸庄严道。

    门吱嘎一声打开,然后又啪的一声,门很干脆的闭上了。

    “活该,在国安寺要什么样的jg致吃食没有,偏偏低三下四的化缘看人脸sè。”万永堂幸灾乐祸道。

    这一路行来,万永堂对着老方丈又是讥讽又是耍泼皮,其实只是想让老方丈帮助自己解开胎中之谜。因为他被老方丈照顾了两世,所以他看准了老方丈不会和他急眼才能这般无赖。若换了寺里其他和尚,早就翻脸打人了。

    砰砰砰。

    “谁呀,这就来。”一名妇女开门道。

    “施主,贫僧从国安寺来,路经此地,腹内空空,还请好心的施主布施一两碗斋饭。与我佛结个善缘。”老方丈双手合十道。

    “国安寺的和尚也化缘,啧啧啧,真是稀奇,难道你们出门骗吃骗喝都不补妆的么。喂,说你呢,旁边那个左顾右盼的小子。”门再次关上。

    “哈哈,方丈不行呀。没人认识你。”万永堂浑然不在意那妇人的话,看着关起的门,不自觉道。

    老方丈道:“我又不是佛祖,怎么能让所有人都认识呢,况且不信佛的人大有人在,就连佛祖都办不到的事情我又怎么能办到。人们都喜欢看到自己想象中遥不可及的美好事物,当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不能分辨真假便是佛门讲的无缘。若他们能分辨,但这件遥不可及的事物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模样,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便会失落,迷茫,愤怒,不愿再相信。这便是佛门讲的贪嗔痴恨衍生的时候,也是道教入魔的前兆。所以入我空门必先戒掉贪嗔痴恨,以免读了佛经不明佛理而想入非非,以至入魔。”

    老方丈又道:“就像道理,明明是有理行遍天下,但在现实中夹杂了权利yu望,导致寸步难行,这便是苦海,便是五浊恶世,这也是僧人遁入空门,道士隐世的原因。唯有道理亨通,使人们依法而行,以礼尊之,心怀善念,心地质朴,世间便不再是苦海恶世,而是朗朗乾坤。”

    “我听着怎么掺杂了道教,儒学,治世的道理。”万永堂疑问道:“不过这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世间万法皆通难道你没在书中寻到?道理,修行做事也是一样,路通了就好走了,若路一直不通,换条路就是。这在儒门来讲,是思想,在我佛门来说是悟xg。意思是你应该换种思路来解决胎中之谜的难题。”

    “方丈思路转的太快,一下从简单的填饱肚子上升到了治世理论上,让我有些跟不上。”

    老方丈又再街道上喊道:“贫僧这里有一枚丹丸,可辟邪纳福,名曰纳福丹,还请哪位善心的施主换两碗吃食。”

    不知怎地,老方丈的声音不大,却传进了各家各户的屋内。妇人们停下手里的针线,男人们丢下手里的筷子,纷纷走出屋子。

    不多时,两人身边便围拢了几十人。这些人都好奇的看着老方丈手里一枚滚圆通透的药丹。丹丸上有许多的细条,就像是刻画上去的,但仔细一看却不然,完全是在丹丸成品后自然形成的。

    细风一吹,丹丸上的线条瞬间被吹走,飘荡在半空中。

    “啧啧啧,着破丹药风一吹便要散了,和尚人不行呀。不投入点便想骗饭吃。”又一男子讥讽道。

    “要真如此,你怎么不吃,仅仅只是换两碗斋饭。”一妇女问道。

    老方丈慢慢解释道:“老衲是佛门中人,此丹对老衲并无他用。老衲留他无用,腹内又甚是饥饿,所以想换些吃的。”

    “我给你斋饭你就真的把这什么丹给我么。”一富人模样的人道。

    一妇女得意道:“可别信他呀,他是个骗子,刚刚还在我家门口乞食,被我关在了门外呢。一转眼的功夫就玩出这样的花样了。”这妇人便是老方丈化缘的第一家。

    “反正不就是两碗饭菜么,被骗了又不会损失什么。”富人不耐烦道。

    见这富人愿意挨宰,其他人也就都闭了嘴,反正挨宰的人又不是他们。

    第九章 心贪与佛也无缘

    两人随着富人回了家。那富人在屋内唤丫头端了四碗米饭,两碗稀粥,一碟咸花生,一碟青菜,一碟豆腐摆在桌上。

    饭菜还算不少,却不想老方丈道:“不够不够,再来十桶米饭,再来些肉食,老衲这位小友可不能真当做和尚来用。”

    富人一边腹诽你吃的下这么多么,难道是饿死鬼托生,却也不好说出口,便给丫头了几两散银,命她买些鸡鱼肉食。

    丫头刚出门,老方丈却不客气了,端起碗筷便吃了起来。万永堂见老方丈吃了起来,连忙端了一张矮脚板凳坐在老方丈面前,伸手去拿筷子,却不料啊的一声惨叫。万永堂扔下筷子,轻轻吹起肿痛的手背来。

    老方丈收回手指,不满道:“你这小子,和尚的饭你也抢。我不是让他给你去拿些肉食补补身子么。”

    不多时,丫头便带了叫花鸡,油焖猪腿,二两桂花酒搁在了桌上。

    万永堂半年来一直是在国安寺度过,荤腥可是一点都没沾。现在看到这些肉食,当真是眼睛都看直了,顾不得拿筷子,便狼吞虎咽起来。

    两人吃的都很慢,细嚼慢咽这在佛教来讲是一种文化,对心境修行有益,也对肠胃很好。老方丈是积年养成的习惯,而万永堂正是受了老方丈的影响也吃的极慢。

    两人这一吃不要紧,足足吃了半晌。那富人看到食量甚大的老方丈吃了三桶米饭肚子却未显露出来,心道和尚若真论吃食来评僧人,那这老和尚真就是高僧大德了,只是他因不甚信佛,也不了解和尚的穿衣标准,并不知老方丈的这身袈裟就能令信徒们知道他是方丈了。

    对此万永堂却不以为然,这国安寺里有很多和尚都食量甚大。若论谁的食量最大,当然是老方丈那是没跑了。有时他也会和富人的想法相同,认为国安寺的和尚都是看谁能吃来评定职位。

    老方丈又将纳福丹放在了桌上,叮嘱道:“这纳福丹与你有缘否还要看你的德行了。切忌贪心。”言罢,老方丈便拉了万永堂自出屋门。

    这一去可不得了,两人甫一出门,那纳福丹倏地一下从桌上飞了起来,落在桌上,便化作了足足一两的大金锭子。

    这富人定睛一看,是金锭!慌忙拿起,咬了两口,咔擦一声,金锭脆生生的断成了两块,富人一看这是真金没跑了。原来纳福丹的名字竟有这层含义。人说贫穷夫妻百事哀,富贵人家常有福就是这么一回事呀。有财才能有福。

    于是匆忙跑出去寻老方丈与万永堂,想让两人长久住在他家,他也可借此发财。只是跑了几条街道都没见到。

    而此刻他正苦苦寻匿的万永堂和老方丈正乘大雾立在半空中。而那些飘飞的纳福丹上的细纹则骤然在风中变成了金粉。随风飘到了老方丈面前。

    老方丈手掌一收,金粉便收进了袖子内。而富人屋内的金锭也夺出了屋子,落到老方丈手心,化作了纳福丹。

    老方丈乘雾在富人的房顶上方,看到富人的举动,摇摇头,叹道:“人有贪心没错,不过这人有些太过贪心,许诺他的纳福丹断不能给他。”

    万永堂打趣道:“原来方丈说的自己都斩不断的东西是钱财这等身外的厄度之物。”

    “啧啧啧,看来方丈这些年做主持贪墨的金子可真不少,随便化缘就给别人以金锭还之,出手还真是阔绰呀。难怪寺里的和尚都极贪财,却原来是您老人家带来的传统。只是可怜了那富人要空欢喜一场。”

    老方丈的这种做法万永堂还是懂的的。若将金银给了这富人,不说助涨他的贪念,此后不务正业整ri里寻和尚道士给他们斋饭吃,换些金银,最终导致家里妻离子散。单是佛教授以人的钱财之缘这富人都没有的。

    老方丈砰砰砰敲了万永堂一个脑瓜崩,道:“这是你该说的话么!我带你来的意义是什么。”

    万永堂干脆直接道:“蹭吃蹭喝。”

    “孺子不可教也。”老方丈气得胡子乱颤,蜡黄的脸都便sè了。

    “方丈,你刚刚说的是圣人之言,这么说你是信圣人了,信仰不坚定呀。”

    “谁的话有理我便信谁的。”

    随即老方丈正sè道:“一心想要解开胎中之谜的确没错,但若要执着,反而会陷入思维的泥沼。就和执着于道经佛经的道士和尚差不多,若还不收手便有可能出现偏差入魔。”

    万永堂经老方丈提醒,身上猛地惊出一身冷汗,想想这半年来自己废寝忘食的行径,说是努力刻苦,殊不知整ri里埋头在经卷里,不见外人,饿的也是眼睛冒花,这样一来便会造成体弱多病,心胸狭窄的xg格。他本以为这没什么,因为这些都是幻觉,只要从蓝袍的迷惑中脱困而出,再细养身体也是不差。经老方丈这一提点,当人非常疯狂的做一件事情,而且有目的xg的想要做好时,难免思想出现偏差,造成偏激的xg格。或许这就是入魔吧。

    老方丈道:“就像我们出来化缘是和众生结个善缘,是一种修行,也是佛祖定下的戒律。若我们话说不得法甚至遭人反感会被人误认为是骗子,刚刚那些围观的人的话语你也听到了,不若许以好处,反正结果都是结个善缘。”

    “哦,方丈,我明白了。原来我是做事不得要领。”

    老方丈道:“正是。”

    “之所以胎中之谜对于修心者,修行者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是他们不得法。其实这胎中之谜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因你不懂修行,不知胎中之谜的用处。刚刚老衲便告诉你和尚能修心佛,亦能修能移山填海的修行佛。而正是术业有专攻的原因,无论是心佛还是修行佛,大都专修一种。而胎中之谜却是必须两相印证。使心佛修行神通,修行佛修禅理才能破解胎中之谜。”

    万永堂急道:“我既无修心又不会神通这可如何是好。”

    “这正是老衲讲的你必须拜师的缘故。”

    “化缘,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因缘,即为化缘,即为化度众生的因缘;教化众生,渡过生死大海,便是化缘。如来入灭之时,还说:“应可度者,若天上rénjiān,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也就是说:佛为化缘而来世间成佛,佛虽入灭,化缘未绝。这项使命便落在了我等佛门弟子身上。因缘这样东西非常微妙,如果往昔生中未曾结过佛法的缘,即使遇到佛陀,佛陀也无可奈何;佛陀是大觉智人,但亦无法化度一个无缘的人,所以在佛陀时代,有很多不受佛度的人,竟在佛的弟子面前接受了化度。因此,佛及佛的诸大弟子,每见一个可度的人,往往总在事先以神通观察,先看他的化缘属谁,便由谁去化度。这正是我在集市用以纳福丹考验众人的原因。现在,每一谈起化缘,总会联想到募捐上去。出家人化缘募款,往往是为起庙。这一观念,本来也与教化因缘是一样的。在佛陀时代,除了佛陀,其余的大弟子们为了僧团的四事——衣、食、卧、具、医药,也曾向在家人去劝募;有时为了住的问题,也会劝募。但我们僧人很少向老信徒动脑筋,是向未曾信佛的人施于方便的教化,当其接受了教化,归依了三宝,甚至证得了圣果之后,自然会来大力施舍的,所以在佛时的许多jg舍,多数是由一人独捐的。这在国安寺,我大唐国的许多大寺院,由一人独捐而建者也不乏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