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明官 > 大明官第132部分阅读

大明官第132部分阅读

围着凌虐殴打,眼看着是活不成了。

    带队的锦衣卫千户王臣也挨了几下狠狠的拳脚棍棒,帽子都不知掉在什么地方,所幸有几名亲信极力死保着他冲出圈子,慌不择路的望着城门外逃去。

    瞧着凶横跋扈的阉贼爪牙像是戳破的气泡,被四处追打的狼狈不堪模样,有些动手的人情不自禁的高呼起来。不消几个瞬间,整条公馆街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钦差方应物趴在墙头上,从头到尾观看了这场火爆大戏,心中连连感慨,果然是有组织就有战斗力。他暗中指使唐广德对这帮人进行初步的编理,还是没白费功夫啊。

    先前这些人何曾敢与太监爪牙动手?今天不仅仅是人多壮胆的原因,还有组织力因素在内。

    一群涣散的乌合之众,只要能稍加整顿并组织起来,再有点精神支柱,明白为什么而战,便能爆发出成倍的战斗力。

    三更万字完毕,求月票!!!

    好罢,其实是九千四百多字,但可以号称万字了!求几张月票激励!!明天后天会继续力争保持这个节奏~

    另外,推荐一下晨光路西法的新书,他家里出了点事情,急需用钱,大家能支持就支持一下吧……

    第五百二十二章 还差得远!

    王臣王千户原本就是个苏州府大户人家小厮出身,本名王勤。他机缘巧合攀上了王敬当干爹,才得到一个寄名锦衣卫千户领俸禄,并改名叫王臣。

    与卑微出身相比较,王臣成为寄名千户也算是暴发了,但是在权贵满地走的京城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过出了京城,尤其是到了江南时,王千户才找到了一股耀武扬威的人上人感觉。

    由于采办太监王敬极其重视这次差遣,容不得半点过失,而王臣担心节外生枝,便暂时没有在苏州府泄露自己的底细,免得别生事端,坏了干爹大事。毕竟以国人观念,一个人帮着外人残害乡里,实在是人神共愤。

    再说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之间正是变化很大的时候,就算当年的一些熟人,也想不到王臣就是十年前的小厮王勤。

    所以王臣等若是隐姓埋名,少了许多衣锦还乡的快感。不过看到十年前高高在上的大户主人们如今在自己的婬威下,纷纷卑躬屈膝的样子,仍然还是快意非凡。

    其实除了王敬公公本人急着回京师向天子献宝,他的手下包括王臣在内没人愿意回去在苏州府飞扬跋扈比在京师夹着尾巴的日子爽多了。

    但王臣没料到,在今天有一干大户家奴把自己这堂堂的千户当成一条狗似的满街追打,恍惚间又回到了十年前当小厮的岁月,浓浓的羞耻感挥之不去。

    有这么几十家联合起来抗争,对搜刮进度形成了极大的阻碍。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死了两三个爪牙,于是王臣不敢擅专。连忙带伤跑到姑苏驿,向干爹王敬禀报了前因后果。

    王公公没有像王臣所预料的那样勃然大怒。合上眼睛仔细想了想,然后才开口道:“一个人能否站直,看的是骨头硬不硬,而一群人成龙还是成虫,全看有没有主心骨。

    之前那些人面对我们不敢反抗,但昨日却敢动手殴斗,我料必然是有了主心骨,如此才能解释他们为何忽然暴起。”

    “主心骨?”王臣口中念叨几遍,忽然想起什么:“这几十家都暂时聚集在公馆左近。也许是仗了公馆之势?”

    王敬公公拍案道:“不是也许,而是一定!我乃奉旨钦差太监,谁敢轻易得罪我?若非有方应物暗中撑腰,那些乱民怎敢有胆量当街行凶!”

    王臣又道:“从头到尾,并未看到那方应物出现,也没见他身边的随员出现。”

    王敬若有所思道:“世上太多事情都是暗不见人,不一定非要当场现身!当然,方应物不愿露面,也算是表明了不想撕破脸”

    随后王公公便吩咐王臣说:“你打出我的钦差仪仗。去公馆拜访方应物!到了那里与他开诚布公的谈一谈,也可当面责问方应物,就问他为何手伸得这么长,来干扰采办事务?看看他怎么回答。”

    王臣对此不满。嫌干爹太软弱,抱怨道:“这次是我们被打了,传出去都成了笑柄。干爹还叫我忍气吞声上门去拜见方应物?这未免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王敬冷冷的望了王臣一眼。讽刺道:“你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了,觉得去拜见方应物还委屈了你?”

    听到干爹这话。王臣心肝一颤,便不敢言语了。灰溜溜的出了门,便打出钦差采办太监的前导牌子,重新向阊门内钦差公馆而去。

    有了这个仪仗,指明了是要拜会方钦差的,所以王臣在公馆街上避免了再次被群殴的命运。

    一路无话,却说王千户到了公馆,递了名帖进去,不多久便有杂役引着王千户上堂等候。

    等到官袍的方应物现身时,王千户微微吃了一惊,因为这钦差大臣实在是年轻!

    先前王臣对方应物早有耳闻,毕竟方应物在京师实在太出名了,只是一直没有亲眼见过。虽然他知道方应物年纪不大,但猛然见到时,还是忍不住要吃惊一下。

    一想到方应物这样岁数,却已经足够担当钦差大臣、与自己干爹平起平坐了,王千户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虽然王臣因为有机缘,得了个寄名千户,时常自诩年少有为。但与方应物比起来,实在不够看的,又想起自己的家奴出身,更是自惭形愧。

    但有的人,心里越是自卑,面子上派头摆的越足,所谓色厉内荏也。王千户端着架子,淡淡的说:“你我都是从京师来的,各有任务,互相拆台不太好罢?

    方大人你公然庇护这些抗拒乱民,可是坏了的我们这边的事务,就算闹到御前去,也是方大人你的不是!”

    你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拜了太监当干爹的狗腿子,也敢用“你我”这种并称的代词来与本官说话?方应物暗中鄙夷,但表面仍不动声色的说:

    “王千户言重了,拆台这话从何说起?即便与你们有什么冲突,也与本官关系不大。

    其一,周边地产并非本官所有,有人愿买,有人愿卖,有人愿租,一切与本官何干?

    其二,本官并没有邀请别人来附近暂居,有人情愿前来,也是别人的事情,此举不伤天理不犯王法,难道本官还能赶别人走人?

    其三,他们心中存了什么不恰当的意图,或者误以为有什么好处,本官也管不到,莫非本官还要降尊纡贵,一一苦口婆心的对他们解释?那也太显得欲盖弥彰了。”

    最后方应物总结道:“本官知道本街众人与你们打过一场,你们心有怨气也是正常,但还是不要血口喷人为好,本官绝对也没有叫他们去殴打你们。”

    方应物仿佛头头是道,分条列缕的讲了一大堆道理,叫王臣哑口无言,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但他却还知道,方应物这说辞简直就是耍赖!

    愣了半晌,在方应物连续喝了三口茶之后,王臣才应对道:“说破了天去,这事发生在公馆门前不远,方大人你总要给个说法。”

    “你这说辞简直就是强词夺理,图赖于本官!”方应物义正词严的驳斥道。

    王臣也觉得自己有点赖皮,被方应物呵斥的有点羞愧不对!事情怎么能这样?怎么成了自己耍赖?王臣立刻恼羞成怒,就要发作起来。

    方应物便又口气一转,语重心长的解释道:“王千户有所不知,这些刁民一定聚集在公馆附近,我也没有法子,还能怎么办?

    这些百姓眼巴巴的过来指望我,我就算碍于职责所限袖手不管,但也总不能还将他们强行驱逐罢?

    你也知道,我们这种官员束手束脚,都要讲究个名声,有时候真的抹不开面子,该虚伪时还是要虚伪。实在不像你们这般,不受世俗之见羁绊,行事但凭本心,为人亦可快意,本官也羡慕得很。”

    别人抬举自己,好听话人人爱听,王臣便下意识的点点头。又听方应物继续说:“刁民借此聚众成势,与你们大打出手,这也实在出乎我预料,并非我之本意也,还请王千户多多谅解。”

    王臣刚才连连被方应物堵着,连话都不知道怎么接上。这会儿突然见到方应物口气软了下来,唯恐再出现被堵嘴的丢人现眼情况,便也就坡下驴,冷哼一声道:“无论如何,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你说该如何是好?”

    方应物叹口气道:“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次就算本官多有不是了,还请王千户回转王公公,彼此多多包容如何?”

    见刚才还嘴硬的钦差大臣,最终还是说起了好听话,承认是自己有“不是”之处,王臣的心情忽然愉快起来。

    什么钦差大臣、士林清华,一开始装模作样的嘴硬,最后还不是要被他这个出身卑微的千户折服?

    王臣像是胜利者一般,颇为得意的抬了抬手,很高姿态的说:“你这话,我会向干爹带到。”

    此后王千户便告辞了,等回到姑苏驿时,王臣如实将情况禀报给了干爹,最后自卖自夸道:“这次我不辱使命,虽然方应物一开始反复狡辩,但我一力折服之,最终还是叫那方应物服了软,算是为干爹你找回了面子。”

    王敬闻言,气得脸皮发抖,狠狠地踢了王臣一脚,大发雷霆的喝骂道:“蠢货!蠢货!你被打了一顿,然后别人说一句本官多有不是之处,便轻轻松松的如此彻底了结?”

    王臣一时间被骂的发懵,当场愣住了。

    王敬又道:“我派你去是干什么的?不说要回一点补偿好处回来,至少也应当叫那方应物承诺,以后不再干扰我们的采办事务罢?

    结果你这蠢货,从头到尾被牵着鼻子走,尚还不自知,最后只带回这样一句话?还他娘的得意洋洋,以为占了多大便宜!

    明明是方应物理亏,胡乱干扰我们的事情,你这一趟去质问他,得到了什么实质好处?一两句软话算个屁,我能给你说一箩筐!”

    王臣阴沉着脸,转身就往外走。王敬喝道:“回来!你要作甚?”王臣便答道:“我再去找那方应物!”

    王敬又骂道:“去什么去,还不够丢人现眼的!你比那方应物,还差得远!”

    ps:头脑有点木啊,码字进展缓慢,不过今天时间还有,我不能放弃!!希瑞赐予我力量!!!

    第五百二十三章 换个活法!

    送走了王臣,方应物的心情愉快本来秉着有备无患的道理,他肚子里准备了至少七八种预案,甚至连与采办太监撸起袖子撕破脸开片的心理准备都做好了。

    谁知道王公公居然派来这么一个低浅人物进行交涉。自己故意先抑后扬,有技巧的甩出几句官场上的场面话,就调戏得他飘飘然,然后轻轻松松的打发掉了。

    面对这等对手,方应物真有一种满级大号屠小号菜鸟的感觉。确实也如此,那位王臣王千户与自己打过交道的那些官场老手比起来,待人说话实在像是菜鸟。

    而且往往最轻松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对于方应物这种正位于尴尬处境里的钦差,只要不撕破脸,能拖一天是一天。

    方应物猜测,王公公派干儿子王千户前来,估计也是存了历练心思,那么今天就算是给王千户上了一课罢!

    几家欢乐几家愁,方应物这边暂时轻松了,但王臣王千户可就堵心了。本来他就对方应物有点眼红,又因为方应物丢了两次脸,还被干爹臭骂了一顿,这心里别提多么不痛快,便将方应物恨上了。

    晚间无事,王千户便把孔二、田祥这两个手下喊来,一起去了山塘街。并登上画舫,借起酒色浇愁。

    不过那两人见王千户兴致不高,主动询问道:“王大人何故有愁容?”

    王千户哪肯说出自己丢脸的事情,只含糊道:“今日奉命去公馆,受了另一个钦差的气。憋在肚中委实不能消散。”

    孔二与田祥对视一眼,这另一个钦差显然指的是方钦差了。别说王千户。就是他们两人也在公馆街被殴打过,一样遭了罪。

    后来听到传言说。公馆街那些人都是有钦差大臣方应物撑腰的,所以才会如此凶悍。

    孔二自京城便与王臣熟悉,说话更随意,大着胆子道:“在下却是不明白,王大人何愁之有?那方钦差说是钦差,但也只能吓唬地方官府百姓罢?

    论起圣眷,方钦差与王公相差甚远,难道王大人你身为王公义子,还用受方钦差的气?再说有王公的脸面在。方钦差敢不给王公面子?”

    田祥也跟着插话道:“若真在方应物那里遭了不是,大可回禀王公,让王公出面收拾那方钦差!”

    王臣烦躁的摆了摆手,“你们不懂!我义父当前态度不明,仿佛并不想与那方应物撕破脸,至少现在是不想!”

    孔二叹息道:“王公大约是想专心采办之事,不想节外生枝,为其他事情分心罢?

    若借不上王公的力,王大人你想出气可就难了。而且公馆街上那些大户,暂时也叫我们莫可奈何。我们只能再费力气去另寻其他肥羊了,想找齐这么多家补上,也不容易!”

    王臣闻言唉声叹气。仰头倒了一口酒,重重的将酒盅砸在案子上,场面气氛一时沉闷起来。

    不过本地人田祥双眼转了几转。伸手拍了拍头,出言道:“这个。小的倒是有个主意,不须惊动王公。或许能成。”

    王臣闻言抬起头来,很期待的问道:“你有什么主意?速速说来!若是说的好了,我就在这里做主,今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但小的仍要问一句,苏州府那边,王大人有把握折服么?”田祥反问道。

    王臣皱了皱眉头,回想了一下与苏州府几次打交道的经历,看那李知府也不像是硬角色,便答道:“大约是可以的。不过休要卖关子了,你先说你的主意听听!”

    田祥见王臣催促,连忙:“那些大户聚集在公馆街,是因为钦差大臣方某人在此处;而方钦差在此处,是因为公馆建在这里。

    因为苏州府地方繁华,又处运河要冲,往来达官贵人、大臣使节极多,所以才修建了这处公馆,专供招待贵宾所用。

    据小的所知,此公馆是属于苏州府府衙所有,也归府衙安排使用。王大人如果有意,不妨在这上面做一做文章。”

    王臣若有所思,口中继续问道:“这文章怎么做?”

    田祥咬牙切齿道:“自然是去找那李太守,逼着他将公馆腾出来!也就是说,叫府衙将方钦差安排到别处驻扎,反正苏州府不乏住处!”

    王臣尚未做出反应,但孔二却拍腿叫道:“妙极!此计若能成,当真甚妙!那方应物要是被迫搬到别处,传了出去自然大损体面,还有什么脸在苏州府发号施令?王大人的气也就出了!

    而且要是钦差搬走了,公馆街外的大户们没了撑腰之人,立刻就是土鸡瓦犬了,到时候少不得叫他们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以在下看来,此计算是一举两得,将所有问题就解决掉!”

    王臣也想到了后果,被这条计策惹得喜笑颜开,不过转念一想,又犹疑道:“逼着府衙去赶人,我倒可以去试试看,但总要有个借口罢?总不能平白无故的去指使府衙如此做。”

    田祥嘿然一笑,“王大人但请放心,还能没有借口?那方应物是钦差大臣,但王公也是钦差太监,奉了圣旨到江南行采办事务!

    两者之间且不说高下,凭什么王公就该住在城外姑苏驿,而方应物就能住在阊门内的公馆?

    王大人乃是王公义子,只要找知府一说公馆之事,不用多说什么,想必知府立刻便能想到王公身上去!”

    敢情说了半天,还是要借用干爹的名头,王臣点了点田祥道:“你方才还说,此计不须惊动王公”

    田祥陪着笑说:“确实也没有惊动王公,王大人到了知府面前时,身份在这里摆着。根本不用提到王公!何况王大人你是出于一片孝心,想叫义父住的更舒适一些。何错之有?

    即便王公知道了消息,也不能责怪王大人的孝心罢?方才孔头领说。此计一举两得,其实应该是一举三得,还能帮王大人尽孝!”

    及到次日,王臣实在按捺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