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明风万里 > 明风万里第6部分阅读

明风万里第6部分阅读

公文递送之奔波。而两位爱卿,一为陕西左布政使,一为山西右布政使,均任职多年,政务娴熟;又都是陕西人士,深知桑梓之苦。这如何解民倒悬,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还望诸位大臣同心协力。”

    “臣等自当尽力竭力,解君父之难。”方从哲、王安等等众人连忙跪倒应允。

    “不仅是解朕之危难,而是要救民于水火之中。”朱由校有些不满意,嗔道。

    “臣等遵旨,自当辅佐陛下,救民於水火之中。”方从哲、王安等人连忙改口应道。

    “免礼,平身。”朱由校摇头苦笑,只好让众人起身。……

    却不想,王之寀刚一起身,便上前奏道:“启奏陛下,如今各地灾情严重,民不聊生。请陛下发内帑,开粮仓,解民之危急……”

    王之寀两榜进士出身,这番大道理讲起来,头头是道,语气中更是充满了忧天悯民。只把在场诸人目瞪口呆,傻傻的看着他的激|情演出……。过了良久,朱由校才打断了王之寀的滔滔不绝,问道:“发内帑,开粮仓外,王爱卿可还有救灾措施?”

    王之寀听了大急,连忙奏道:“陛下,你富有天下,怎能如此爱惜钱货,反而置黎民百姓不管呢?”

    气的朱由校青筋蹦起老高,对明朝的这些沽名钓誉的所谓‘清流’官更加厌恶,冷冷的看向解经邦,问道:“解大人又有什么救灾高招呢?还不快快讲来。”

    这一刻,朱由校暗下决心,如果解经邦也是如王之寀般儿,借着贬低皇帝来抬高自己,那自己就是拼着被世人嘲笑,也要把这两人贬职为民……

    第二十九章 财权归一 上

    在诸人期盼的目光注视下,解经邦沉吟了半晌,才开口讲出一番话来。话一出口,就让众人一惊……

    “启奏陛下,”解经邦躬身施礼,言谈举止中充满了文人的优雅。“臣请陛下下旨,暂停内廷及户部各项开支……”

    “荒谬,”王安闻言,当即便翻了脸,大声斥责道,“大行皇帝陵宫尚未完工,各项材料尚未备齐,正是用银之时。你怎能初次荒谬之言?”说着,更是偷眼看向皇帝,生怕皇帝一气之下,将解经邦这个刚刚入阁的大学士治罪。那时便悔之晚矣……

    方从哲闻言也是一激灵,想起当初众人进言,以景泰帝废陵作泰昌皇帝陵寝,便引得皇上大怒。如今解经邦又出言停止内廷开支,这不是在逼皇帝翻脸吗?!连忙打岔道:

    “解大人,你这停止内外开支之议,想必有所计较。还不速速道来?”

    一旁的刘一燝、韩爌也反应过来。也出言缓和……。韩爌见自己离王之寀比较近,便一把儿把王之寀拉住……

    王之寀一惊,刚要挣脱。却听见韩爌小声言道,“大行皇帝陵工都是内廷出钱”。心头一凛,便安静下来……

    见众人反映强烈,解经邦却不慌不忙,接着言道:“依陛下所言,灾情已连续发生三十五年,最近二十年更是进一步加剧。臣不知各地情况如何,也不知户部库存几何,只能依臣在山西一隅所了解的状况进行分析。还请陛下许臣妄言。”

    朱由校听得暗暗点头,这解经邦也不知官声如何,单凭这几句有条理的话,便可看出是个能吏……。正思索间,听得解经邦请旨,便言道:“朕让你二人入阁,不正是想借你等在地方上的经历见闻,你只管说来,不必有所忌讳。”

    “臣遵旨,”解经邦再次躬身施礼。“臣在山西多年,熟知地方弊病。因多年来奉旨赈灾,供给边地,地方藩库早已空空如也。与此同时,因各种原因,在户部奏销减免的赋税逐年增多。恕臣大胆猜疑,这户部怕是早已入不敷出了。对吗?”解经邦看向方从哲,等着内阁首辅的回答。

    “不错,”方从哲微一颔首,答道:“太仓库每年收入折色银四百万两,除开支九边军饷外,仅够京师官员勋贵俸禄、各衙门开支。因入不敷出,九边屡遭欠饷,八月中,大行皇帝曾两次发内帑共160万补发九边军饷……”

    听得方从哲所言,解经邦更觉胆壮,便奏道:“陛下,如今国事艰难,国库空虚,而各处开支繁多。臣请暂停各处开支,正是为了理清缓急,作出统一安排。”

    “爱卿所言,确为老成谋国之言。”朱由校点点头,表示赞许。可心里却明白,这解经邦想抄内廷的老底儿。刚要答应,却转念一想,大臣不知道内帑有多少,一遇见事儿便请发内帑,惹人心烦,何不乘此机会做个了断。便问向王安,“大伴,内库还有多少银两?”

    王安一愣,却不知道皇帝是何意图,看大臣们都在场,便打个折扣,扣掉了十万两,言道:“还有一百一十五万两。”

    朱由校也是一愣,万历皇帝敛财多年,怎么就积攒下这点家底。心中起疑,看向王安的眼光就有些不对……

    “大伴,这银钱可有遗漏?”

    “这个,”王安心中暗暗叫苦,有心狡辩,却冷不防和皇上的眼神一对,顿时觉得心中一寒,便跪倒奏道:“启奏陛下,实为一百二十五万两。老奴想给大行皇帝留些银子,才少报了十万两。”

    不料,朱由校却不接他的茬儿,而是转向方从哲。言道:“方爱卿。”

    “臣在。”

    “待会儿,你和王大伴一起,带着众人去内库把银子清点一下,交给户部掌管。”

    “陛下?!”“万岁不可……”大殿内顿时响起几声惊呼,王安跪行几步,泣道:“陛下不可,这内帑本是陛下日常用度,一旦全部交给户部,那内廷将如何度日啊?!陛下。”

    方从哲也有些不太情愿,这明显是个得罪人的事儿。带头收了内廷银子,那些太监还不把我给恨死啊?!想到这里,方从哲便上前奏道:

    “启奏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这宫中用度全依仗内帑,一旦交给户部掌管,那岂不是……。请陛下三思。”

    其他众人,也纷纷向前劝阻。

    朱由校一看,呵,你们向我要钱的时候,理直气壮。我如不给,就对我百般诋毁。如今,我全给你们了,你们反而不要?晚了,不要不行……

    “咳,”朱由校清清嗓子,言道:“既然解大人提出了把各处银两合到一处,统一安排。那方爱卿作为户部掌部大学士,就和户部尚书李汝华大人多费点神,把这些财政掌管起来吧。”说着转向王安,“大伴,今后内廷的开支,可向户部报账。一定要节俭,不可虚立名目,耗费无度。”

    刚想示意皇帝暂时摈退众人,自己再向皇帝解释,以作转圜。却听得皇帝如此安排,王安知道大局已定,只好和众人跪倒应允,“臣(奴婢)等遵旨。”

    见众人答应,朱由校悄悄的缓了口气,对掌控朝政的自信心又增添了几分。刚要示意解经邦继续向下讲,却听得魏忠贤在旁插话。

    “陛下,”魏忠贤上前奏道,“陛下既然有意让户部总掌财政,那六部中,其他五部的银钱可否交由户部掌管?”

    朱由校一愣,其他五部的银钱?什么意思?朱由校疑惑的看着魏忠贤,等待着他的下文。

    ……听得魏忠贤此言,方从哲等内阁阁臣都是暗暗叫苦,明白这户部总掌财政之事,引起的波澜愈加扩大。解经邦更是暗暗叫苦,暗恨自己多嘴。如今,刚进了内阁,便得罪了司礼监,得罪了礼、吏、兵、刑、工五部。日后,怕是还要得罪其他大小衙门……

    “启奏陛下,”魏忠贤洋洋得意,心想自己总算在皇上面前露了回脸儿,便大声奏道:“据奴婢所知,户部仅仅掌管赋税和徭役银,还有钞关税、盐课、商税、番舶、门摊税、酒醋税、房地契税等等杂项。其他各部也有收入,如吏部有开纳银;礼部有赏赐以及香税、历日、度牒银;刑部有赃罚银;兵部有马差银,班军折银,皂隶折银,桩棚银,驿传银;工部有节慎库,建于嘉靖八年(1529);在地方有竹木抽分场,征用物资,征发劳役,如今这些都是折成银两……”

    第三十章 财权归一 中

    魏忠贤说的是吐沫星乱溅,众大臣听的却是胆战心惊,一旁的朱由校,则是暗自点头,看来这大明不愧是家大业大,那都能挤出银子。好不容易,听得魏忠贤讲完,朱由校便点头道:“既然把财政大权全部交予户部掌管,那这些款项也都由户部管理吧。各衙门可按需求,向户部报销,核准。”

    方从哲等人无奈,虽知道已经把户部外的人都给得罪了,也只好先接下旨意。

    突然,朱由校却又想起地方藩库,刚要下旨,也尽数交给户部掌管。却看见众人都苦着脸,一副大不情愿的表情。心中暗道,还是适可而止,先让户部把内库和其他五部的关系理顺了为好,便不再言语。

    方从哲思前想后,觉得对内廷的还是缓一步为好。便奏道:“陛下,这大行皇帝陵工,还有内宫用度,是否先留些银两?”

    朱由校闻弦歌而知雅意,也不想让内廷和外朝关系太僵。便问王安,“大伴,皇考陵工还需秏银几何?”

    削了内廷财权,王安有些不满,粗声粗气的道:“尚需九万多两。”

    “那就给皇考留下十万,”朱由校也不加考虑,直接了当的言道:“此款项专款专用,只得用于皇考陵工。大伴要给朕看死了,不要让那些小人给贪了去。”

    “老奴遵旨。”见皇上如此安排,王安脸色稍微有些缓解,向前接旨。

    “再给内宫留下五万两,作为日常用度,但账目还要交个户部稽查。”朱由校稍一思付,又下了道命令。“此事,魏朝掌个总,做好账目让大伴看看。”

    “奴婢遵旨。”魏朝不敢怠慢,忙上前接下这烫手之事。

    “待会儿,尔等下去,务必要齐心合力,在今日之内把各处仓库都交接清楚,以免有人浑水摸鱼,出现纰漏。”

    “臣(奴婢)等遵旨。”众人满脸难色,却知道皇上所说确为实情,如迟疑不决,让那些小吏联络起来,这各处衙门非出大乱子不可……

    “启奏陛下,”方从哲想了想,知道这事儿不能如皇帝所言,让双方交接,便上前奏道:“这各处衙门掌管库房,账目者各有其人,而户部却人手不足。今日骤然交接,时短事繁,只怕差池难免。不如由陛下下旨,命这些官吏转籍到户部,仍负责这些事务。”

    “臣等附议。”一日之内,要把朝廷的各项仓库清点一遍,大臣们都有些发愁,现听见方从哲向皇帝如此进言,忙上前附和。

    “准奏。”朱由校现在一门心思都在如何把户部变成财政部之上,对于这些枝节小事从谏如流。“命户部先做接收,稍后再做整合……”

    “朕正为这救灾钱粮的事儿发愁,大家就议出了这么个好办法,诸位爱卿可谓之‘能’。”稍一思付,朱由校便对众人大肆嘉奖,笑道:“特命在场众卿,俱赏银十两,并通令嘉奖。望诸位爱卿能再接再厉,想出良法救治灾情。”

    “臣(奴婢)等谢主隆恩。”

    听得皇帝所言,解经邦终于松了口气,黑锅有人帮着背了。可其他众人却像吃了苍蝇似地,暗自诽谤皇帝不地道,让大臣帮着背黑锅。可为主分忧本为大臣分内之事儿,诸人只有咬牙认下,心中不住自嘲,这黑锅也亏得是大家一起扛……

    轻松地解决一个难题,还把黑锅让别人背上,朱由校只觉心中一阵舒畅。看向解经邦,问道:“解爱卿,你刚才只提了如何集中财力,这后面如何处置,可有良策?”

    解经邦闻言,心里一阵纠结,暗道,我还敢再提吗?现在已经得罪了各部尚书,再提建议,岂不是把天下人都得罪了……。便摇头道:“启奏陛下,臣学识浅薄,对各地灾情、朝廷财力都不了解,还请陛下稍缓,容臣了解情况后再做进谏。”

    朱由校也不想逼其太急,便点头应道:“解爱卿所言甚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治国确当如此。”说罢,便转向其他大臣,“诸位爱卿,可还有良策?”

    众人俱低头不语,唯独王之寀见解经邦在皇帝面前得了好,有些眼红。又想起自己今日进退失据,大失水准,就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便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自古有言,天心即人心。但凡天子失德,上苍才降下灾害。今圣天子在位,百灵呵护,只要陛下潜心祈祷,并将感动上苍,各地灾情必将消去。”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各自把目光转向皇帝。而朱由校的脸色却愈加难看,心中极度愤懑,你骂我前面的皇帝失德,我认了,谁让他们确实不咋样;再说,那又不是我的老祖宗……。可你让我潜心祈祷,感动上天,这不是玩我吗?这老天爷就真的听我的吗?……

    心中虽有所不满,可朱由校知道,在这文盲众多,愚昧无知的古代,天人感应大有市场。即使后世科技长明之时,每遇到大灾害,各宗教也要做法事、做道场,举行各种仪式安定人心吗?想到这,朱由校便强按怒气,答道:“王爱卿所言甚是,就命有司筹备仪式,朕当为苍生祈福。”

    “陛下圣明。”王之寀大喜,连忙跪倒谢恩,谀辞不断。

    方从哲、王安等人也松了口气,随声附和……

    朱由校止住众人吹捧,言道:“今日时间已经不早,几位爱卿还有公务在身,各处交接尚需时间。朕就不留你们了,诸位爱卿可自行告退。”

    “臣等告退。”众人松了口气,向皇帝行了大礼,后退着就要离开乾清宫……

    “等等,”朱由校却叫道,惊得众人一颤,心中刚要叫苦,却听见皇帝言道:“几位爱卿不要忘了,后日开大朝会,明日酉时,朕要去文渊阁,和诸位爱卿议事。”

    方从哲等人长出了一口气,答道:“臣等遵旨。”

    “去吧。”朱由校挥挥手,让众人离去。却又把王安、魏朝及魏忠贤三人留下商议……

    第三十一章 财权归一 下

    内阁值房外,那些中书舍人面面相觑,呆呆的看着值房中的那场闹剧,内阁五位阁员,加上六部尚书、左都御史,这几位大明数一数二的人物,已经在那里吵了半天了……

    果不出方从哲等人所料,当方从哲命人把七卿请来后,刚一宣明旨意,内阁值房中就变成了菜市场。礼、吏、兵、刑、工五部尚书集体围攻内阁的几位大学士,仅剩下户部尚书李汝华在那里垂头不语……

    吵了会儿,也许是觉得不解决问题,众人边将矛头对准李汝华,非要让他带头去见皇上,好劝谏皇帝收回成命。李汝华却面有苦色,不敢应承……

    正闹着,却听见一阵耻笑声传来,“哟,咱家还是第一回看到这么多朝廷大臣吵架呢。真是不容易啊。”

    众人一惊,忙回头观看,却看着司礼监王安带着两个高品太监走了进来。方从哲老脸一红,连忙上前迎接,“王公公,魏总管,魏厂公。你们怎么来了?快请坐。”

    李汝华等人早识得王安、魏朝,也依稀认得魏忠贤,却不曾他如今提督东厂,好奇的多看了两眼,赶忙上前迎接。早将刚才那点不愉快抛之脑后……

    众人刚分别坐下,王安便开口言道:“方大人,万岁的旨意可曾与众人分说?”

    方从哲刚要开口回话,却被吏部尚书周嘉谟抢先应道:“王公公,我等认为此事不妥。”

    “哦,”王安意味深长的一笑,“有何不妥?”

    “各部的那些银子,都是本衙门日常办公所需,又怎能全部交给户部。”周嘉谟振振有辞。“陛下虽说了可以报批,核销。可那毕竟不便……”

    “周大人所言甚是,”王安笑吟吟的打断了周嘉谟的话。“咱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为何内廷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银子,尔等就要哭着、喊着,说户部缺钱,要发内帑呢?周大人不妨给咱家好好说道说道。”

    “这个,”周嘉谟一阵语塞,好不容易才憋出一句话来。“皇上为天下之主,受天下臣民供养,怎能强分内外,坐视百姓受苦不理。况且,那内帑本为朝廷财政收入,正因为有了岁入金花银一百万两入?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