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明风万里 > 明风万里第19部分阅读

明风万里第19部分阅读

”朱由校环着张嫣的手紧了紧,宠溺的笑道:“怎么会不高兴呢。朕只是觉得有点突然罢了。”

    突然得知怀孕,张嫣变得分外敏感,只觉得皇上话中有话,便不依道:“为什么觉得突然?难道臣妾给陛下生儿育女,皇上不高兴吗?”

    见张嫣无理取闹,朱由校只觉得啼笑皆非,是不是刚怀孕的女人都这样啊?连一向温柔的张嫣也这个样子?……

    心中嘀咕着,朱由校却生怕张嫣多想,连忙劝解道:“你才十五岁……啊,朕是怕你太小了……不,朕的意思是过两年再说……朕不是想一直把你留在弘德殿嘛。”

    这番话说的语无伦次,急的朱由校头上都出汗了,却还觉得自己没有解释清楚。张嫣却从中听出了皇上的关心,便一手堵住朱由校的嘴,甜甜的笑了。“臣妾知道,皇上是怕臣妾太小了,太早生育对身子不好……”

    “对,对,朕就是这个意思。”朱由校连忙点头。

    “可是,”张嫣却又接着说道:“陛下是皇帝,长期膝下空虚是会让人起异心的……”张嫣故意的一闭眼睛,呓语道:“莫非,皇上想和别的妃子生。”

    “你说的是哪里话?”朱由校‘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他来自信息爆炸的年代,熟知深宫女子为了夺嫡可以不惜手段。作为一个深切盼望亲情的孤儿(好像这一世也是没爹没娘的啊),朱由校一直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反目成仇。刚一穿越,尚立足未稳之时,便放逐了客氏。又不顾大臣极力反对,单宠皇后一人,就是想让张嫣生下嫡长子,不致于群子争嫡。如今,却被张嫣无端指责,顿时便恼了起来……

    张嫣被朱由校一把儿推在床上,头便重重地磕在床头上,她噙着眼泪,嗔道:“皇上……”想让皇帝能去劝慰她一番。

    朱由校却没注意到张嫣的意图,他指着张嫣狠狠地骂道:“……朕一心为你,何时宠幸过宫人,你怎么能够如此猜忌朕,难道你的心不是肉长的吗?”

    张嫣一下子便被骂懵了,眼泪唰的就掉了下来,扭头抱着枕头,便哽咽起来。

    朱由校见状,却又于心不忍,连忙上前伏小认错,劝得张嫣止住哭泣后,才小心翼翼的把自己的苦衷告诉张嫣。

    张嫣听得皇上一心为己,竟然有意让自己生下嫡长子后,再去宠幸其他宫女,更是感功不已,扭头抱着朱由校便大哭起来,吓得朱由校又是一阵劝慰……

    过了良久,帝后两人才并肩坐了,小声的谈论起孩子来。可谈论着谈论着,张嫣却眉头一皱,笑道:“皇上,你知道吗?赵选侍也怀孕了。”

    “怀孕了?!那就生啊。”朱由校随口应道。

    张嫣笑了笑,却有点勉强。朱由校一颗心都在张嫣身上,顿时便发现了张嫣神情不对。再一回想,脸色顿时大变,“你说谁?赵选侍怀孕了?是她吗?”

    见皇上好似见了鬼一样,张嫣却不觉得开心,只是低着头,小声说道:“昨天,姹紫来报,说赵选侍已经有四个多月身孕了。显怀了,她才发现,就来向臣妾禀报。”

    “姹紫?”朱由校眼前顿时浮现了一个泼辣的女子,却来不及多想,而是伸手把张嫣拥入怀里,低声道:“对不起……”

    张嫣敏感的感觉到皇上的愧疚,便强自装笑道:“陛下说什么话?能有人帮陛下开枝散叶,臣妾应该高兴才对。”

    朱由校紧紧地抱住张嫣,想要说话,却觉得无地自容,只得化作一声长叹……

    当夜,帝后两人都在反复辗转中度过。

    到了早晨,朱由校终于忍不住了,才抱住张瑶低声道:“朕当初并没有想过她会怀孕,还以为曹化淳会帮着处理干净的。宝珠,你要相信朕。”

    张嫣身子僵了一下,却沉声道:“陛下说这些做什么?难道怀疑臣妾是善妒忌的人吗?”

    “不,不是。”朱由校有些惊恐,连忙否认道:“朕只是怕你不高兴。”

    张嫣心中只觉得一阵甜蜜,对皇上自己折磨自己也有点不忍心,便笑道:“臣妾如果不高兴,就不会让皇上知道这件事了。”见皇上还是不解,便用手抚摸了一下肚子,笑道:“臣妾也有了身孕,难道还怕他一个庶长子、庶长女不成,皇上真的是多心了。”说着,便向前微微探身,伏在皇上耳边呓道:“不过,臣妾很高兴。”语落,吻至。

    朱由校这才确认了张嫣的心思,不由的暗笑一声,‘古代真好’。可心中却有点放心不下那个尚在娘胎的孩子,便嘱托张嫣,“……那个孩子,还不知道是男是女,”话到一半,却觉得自己很残忍,便不忍心说下去。

    “陛下放心,”张嫣会意的笑了笑,“那毕竟是龙子,臣妾会看好他的……”

    朱由校深深地注视了张嫣一会儿,才点点头,起身离去,单留张嫣一人在寝宫独坐。

    过了良久,张嫣才喊过身边的贴身女官,吩咐道:“……带上几个人,帮赵选侍搬到宫里来住。一切用度都按照哀家的例子来。”

    “娘娘,”女官大惊,连忙劝解道:“娘娘,你这也太抬举她了。她只是一个下贱的宫女,怎么能和娘娘想比……”

    “可她怀的可是龙子。”张嫣很满意女官的反应,便用手拍拍女官的手背,笑道:“去吧。”

    “小姐,”女官是张嫣自张家带入宫的,一时情急,便换了旧时称呼,急道:“小姐,她怀孕的时间可比你早二个月啊?!”

    “那又如何?”张嫣淡淡一笑,“单是一个嫡庶他就越不过。”随手示意女官离开,“去吧,好好照顾她。告诉她,离姹紫嫣红远点,不要伤了胎,误了哀家美意……”

    那女官无奈,只好一步一回头的离去。但剩下张嫣一人,她用手抚摸着腹部,呓道:“孩子,我为你可是什么都能做……”

    第八十七章 辽东有粮

    朱由校离开寝宫后,便把曹化淳狠狠地训了一顿。想要去看望赵选侍,却怕张嫣知道后伤心,不得不悻悻作罢。随后,通政司的奏章送来,朱由校便一头扎到公务里,便把赵选侍忘到脑后。

    到了后来,又听曹化淳说,皇后把赵选侍另外安排了一个地方照顾下来。朱由校便彻底死了去见赵选侍的心。况且,他对这个只给自己添加了耻辱和尴尬的女子并无好感,早就想和她划清关系。只是因太过喜爱孩子,不愿自己的子息人为坠掉,才容忍了赵选侍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即使这样,朱由校也时常对天默祷,‘让赵选侍生个女儿吧’。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朱由校每天处理完公务,便去陪着张嫣散步,让宫娥嫉妒若狂的同时,也气得朝中大臣们七窍生烟。在这温馨的同时,朱由校和张嫣也从不提起赵选侍,就好像她不曾存在一般……

    到了九月初,张嫣已经怀孕四个月了,身子也渐渐地笨拙起来。朱由校却在这时,收到了一份来自辽东的大礼,新任辽东巡抚袁应泰所上的《辽东有粮疏》。

    袁应泰的这道奏疏并没有通过正规渠道由通政司上报,而是装在一个匣子里送来的。这是朱由校师法满清故伎而采取的一个方法,起初交给袁应泰的时候,袁应泰死活不要,说是有失大臣体统,让朱由校好生惭愧。可朱由校却告诉他,这是避免军情泄露而采取的一个办法,让他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奏疏就塞在里面,好说歹说,才让袁应泰收了下来。可万万没想到,这才多大功夫,袁应泰就用上了。

    不过说起来,这匣子倒也精巧,是朱由校出的点子,宫中精巧工匠所作。当奏章投进去后,就会被棘轮锁死,非专用钥匙不能打开。而且,每次打开后,就会破坏里面的数层薄纱,而这些薄纱都是宫中专用,上面还会有特殊图案以作识别,以防有人偷梁换柱。

    朱由校先对自己的精巧设计自吹自擂了一番,才拿起奏疏细看,刚一入目,便是一愣,“辽东有粮食?……”

    无论是前世记忆,还是今世的官方公文,都在不定的告诉朱由校,辽东缺粮,辽东真的缺粮,辽东真的很缺粮……。然后逼着朱由校不停地想办法,准备往辽东送粮食,好让辽东的人民吃饱肚子,让辽东的兵将有力气拿起兵器。可这冷不丁的,却有个人告诉朱由校,说辽东有粮食,朱由校一下子就懵了。

    好不容易醒过神来,朱由校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打开袁应泰这份奏疏,用瞻仰的目光一字字,一句句向下看……

    “……臣自赴辽东以来,遍察历代档案,又遍访乡间老农,最终确定,辽东粮虽少有不足,但尚能满足军民所需。”看到袁应泰开章明义,指出辽东有粮食,朱由校顿时便潸然泪下,多好的同志啊。不过,粮食又去哪了啊?连忙带着疑问向下看。

    “国朝之初,太祖皇帝定下军屯之策,以辽东地广人稀,土地贫瘠,每丁可分田百亩,亩产小麦一石。同时规定,每丁要交纳余粮十二石,作为本卫所军官俸粮。后来,太祖皇帝怜惜军士屯边不易,又将余粮定额改为六石。”袁应泰首先回顾了一下明初的美好时光,对当初的太祖皇帝唱了一番赞歌,“到永乐年间,辽东军粮便可自足……”

    朱由校点点头,对袁大巡抚翻书包的能耐表示赞赏,却没有和袁应泰一起回顾美好时光的意思。而是往下看……

    “……随着承平日久,卫所军将上不知感念君恩,下不知体恤民意。驱使兵丁劳役日急,促使辽东田地荒芜众多,辽东粮食遂不能自给。”看到这里,朱由校微微皱了下眉头,提起朱笔在上面批上一行小字,‘天气寒冷也是土地抛荒原因之一’。却也知道,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让他知道什么气候变迁,也是太过苛求了。便在心中暗暗记下,这袁应泰倒也思路清晰。接着,朱由校又往下看。

    “……世风日下,辽东世职军将均苦辽东贫寒,慕内地物产丰华,大兴奢侈之风。(军将)竞违背太祖皇帝遗训,私自改征粮为征银。”看到这里,朱由校又是一阵苦笑,却对征银的后果知之甚详,再往后看,果不出所料。“征银之后,兵卒苦j商矣。j商借军将之势,囤积居奇,操纵粮价,往往数年便成豪富。唯兵卒惨遭剥削,只有变卖产业,投身军将为奴一途。”

    “……(时间长了),大量屯田就被军将侵占,大量兵卒被军将控制。国家长城,竟成了军将家丁,辽东竟成了国中之国。然,辽东并非无粮,粮食俱在商人、军将私人手中,其借灾情、兵事等机,上下联手,操纵粮价,大发国难之财,实属可恶。”袁应泰沉重的向皇上述说了一番辽东的可怕情景后,又话锋一转,提起了建议。

    “臣提议,改辽东都司为辽东布政司,废除军户,设流官管辖此地。另严旨斥责辽东军将,令其主动抛售粮食,平稳粮价……”

    ‘噗嗤’一声,朱由校看完奏疏,却笑了。这个袁应泰,起初看问题倒也明白,可到了最后,却怎么又眼高手低起来了?这又是废军户,又是命令军将抛售粮食的,不是先挖了那些人的根子,又要吃人家的肉吗?看来,尚需磨练啊。不过,他那改边地为行省的主意倒是不错,值得考虑……

    抬头看看时间,已经是申末(下午快五点)。见来不及召见大臣商议了,朱由校便笑着站起身来,刚想离去,却又回头看了那份奏疏一眼。

    “这可不敢让别人看到,会让袁应泰掉脑袋的。”朱由校嘟囔了一句,随手塞到自己身上,便起身回到寝宫。

    张嫣正在听随身女官回事儿,看到皇上回来,连忙上前请安。却被朱由校拉了手,走到躺椅处躺下……

    “宝珠,”朱由校躺在躺椅上,拉着张嫣的手问道:“朕好像记得,孙先生(孙承宗)讲过一篇课文,说的是什么给人小恩小惠,却不能收买人心什么的。背来听听。”说罢,又连忙加了一句,“好像是关于打仗的。”

    张嫣一阵愕然,‘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还是关于打仗的?……

    微一思付,张嫣便明白过来,娇声嗔道:“陛下说的是《曹刿论战》吧?还小恩小惠的,真不知羞。”

    朱由校却振振有词,“朕身边不是有你这个大才女吗?快背。”

    张嫣无奈,只好娇声背道:“……(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在妻子清脆的背诵声中,朱由校渐渐拿定主意,便沉沉睡去……

    第八十八章 小民易欺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就派人去请王安和方从哲、沈飗,让他们到弘德殿议事。

    这三个人中,王安耿直、熟悉宫中礼仪,和皇上情分又深;方从哲圆滑、熟稔政务,又是当朝首辅;都是朱由校处理政务时的左膀右臂。至于沈飗,他有急智,关键时刻能拉下脸,昧着良心帮皇帝说话,也逐步的得到朱由校信任,加入到朱由校的执政核心中来。皇上在和内阁、九卿商议政务前,先召开由他们三人组成的御前会议,也逐渐成了惯例。

    在召开御前会议时,朱由校往往只留一人伺候,以作保密。这个人,以前是魏朝,现在是曹化淳,都是以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身份近身伺候,至于其余的闲杂人等,都受到过严令,不得靠近。

    曹化淳沉着脸,站在御书房内,看着内侍收拾桌椅茶几,心中却是一阵忿忿不平。自魏朝坏事,他就接替魏朝当上了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乾清宫首领太监。原以为,即使不能大权在握,也会成为皇上腹心。可万万没想到,皇上借魏朝去职之际,竟然把司礼监的朱批大权尽数收回,使司礼监成了一个真正的空头衙门,每日只能和宫内那些太监打交道。而自己这个首席秉笔太监,也根本在皇上面前说不上话,只是一个随身伺候,端茶倒水的身份……

    恍惚间,内侍已经把桌椅收拾停当,曹化淳连忙打起精神,向前察看了一遍。见没有差池,曹化淳才打发内侍下去,自己却走到给王安预设的椅子前站定,脸上阴晴不定了一阵,才长叹道:“熬吧,总有熬上去那一天……”

    朱由校并不知道自己的贴身太监在那里暗自诽谤,即使知道了,也会付之淡然一笑。在即位之初,他人生地不熟,不通礼节,生怕闹笑话,才不得不倚重魏朝。可随着时间推移,当他熟稔政务后,他就发现,魏朝手中的司礼监批红权利,已成为了他直接掌控政务的绊脚石。其碍手碍脚的程度,甚至比内阁的票拟权利还要大。不得己,他只好驱逐魏朝,换上根基尚浅的曹化淳,并用了张彝宪、高起潜、方正化三人相制约。最后,又将司礼监批红大权收回。

    看看时间,王安三人也快要到了。朱由校就阖上眼睛,准备把自己拟定的预案在脑海中再过一遍,也好主持待会儿的会议。

    可突然,朱由校却坐了起来,从怀中掏出袁应泰的那份《辽东有粮疏》,仔细寻找起来……

    “没有,”朱由校心猛的一沉,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这不是笑话吗?一个讲辽东有粮食的奏疏,竟然全是虚词。既没有辽东每年粮价,也没有辽东人口耕地粮食产量等数据……”朱由校气的脸色铁青,一个给皇帝做国务决策的重要文件,竟然没有数据支撑,这大明不亡,天理何容?……

    虽然生气,可朱由校却还要立即拿出补救措施。毕竟,往大的说,辽东关系到他皇帝宝座的安稳。而望小的说,御前会议也马上就要召开了……

    为了不让自己的面子被人狠狠地踩在地上,朱由校随手喊过小黄门,“你,还有你,快去锦衣卫和东厂,让骆思恭和魏忠贤带着辽东今年的粮价数据,到弘德殿侯见……”

    小黄门飞快的跑走了,单留下朱由校在那里祈求上苍保佑,锦衣卫和东厂已经有了辽东的粮价信息,骆思恭两人能够来的比王安等人快……

    幸运的是,锦衣卫离皇宫比较近,骆思恭又是武人,经得起折腾;更幸运的是,大学士沈飗家住的比较远,路上耽误了时间,才让骆思恭一路疾走,赶在御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