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明风万里 > 明风万里第28部分阅读

明风万里第28部分阅读

    “张爱卿,”朱由校看向张维贤,笑道:“朕还以为多大点事,尽然让你这样兴师动众、郑重其事。平身吧。”

    张维贤一颗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忙磕了头,站了起来。

    朱由校不再理会张维贤,而是走到张弘面前。上下前后打量了一阵,又用脚踢了他几下,“……你也起来吧。”

    “年轻人,有闯劲、有想法是好的,可也要多考虑考虑,不要让长辈操心。”朱由校循循善诱。

    张弘却哭笑不得,心想,‘皇上,好像我儿子,年龄都要比你大……’

    可谁让人家是皇上呢?张弘一脸感激的忏悔道:“陛下教训的是,微臣一定牢记在心,再也不犯类似错误。”

    见张弘认罪态度尚可,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却又问道:“你的那个学堂,设在哪了?”

    “回陛下的话,”提起学堂,张弘眼前一亮,忙大声禀道:“……设在盔甲厂附近,一个院落里。”

    朱由校点点头,却大义凌然的说道:“身为贵族,就要有贵族的风范、有贵族的涵养。你这个设立学堂,教育新晋贵族的法子,还是很好的。”

    张弘顿时喜出望外,忙应道:“陛下说的是,臣也是看那些新贵族粗鲁无文,没有半点贵族风范,这才有了兴办学堂之意。”

    “这么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了?”朱由校似笑非笑。

    张弘大惊,连忙谄媚道:“……其实,我也只是想挣点钱。”

    见张弘如此实诚,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却站了起来,“走,去你的学堂里看看……”

    三江感言

    前几日收到站内短信时,石头惊讶了半天。

    在石头心目中,三江推荐是一个很重要的榜单,能上三江的,都是一时佳品。而石头的这个文章,却有很多不足之处……

    不过,三江的编辑们能如此信任石头,并把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给石头,也是对石头的一种激励。石头一定会不负众望,努力码字,把这本《明风万里》写好。

    在此,石头要由衷的感谢那些默默支持石头的人,感谢签约编辑叶子,感谢责任编辑zenk,感谢三江编辑陆栖海豚。

    最后,石头再借此宝地,向所有关心本书,爱护本书的读者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阖家欢乐、心想事成!!!

    第128章 贵族学校下

    朱由校此次出宫,并没有微服私访。而是在张维贤等人的劝说下,摆出了半幅仪仗,带着张维贤叔侄,后面跟着数百侍卫。一路上浩浩荡荡,来到了张弘所说的学堂所在。

    不得不说,张弘眼光还是比较独到的。他所选的学堂地址在东城,位于盔甲厂以北,慈云寺以西的包铁胡同里。而北边不远,便是大名鼎鼎的贡院所在。这里不但繁华,更是文风昌盛,再把培养贵族的学校设在此地,更是相得益彰。

    不过,一进学堂门,朱由校的眉头便皱上了。

    “这就是你选的学堂地址?”朱由校指着前面的几幢房子,对着张弘发问。

    “正是,”张弘连忙解释,“这个院子前后三进,宽五间……”

    “哼,”朱由校却不满的哼了声,打断了张弘的解释,“小家子气……”

    见张弘对自己的评价不解,朱由校便开导道:“你这个学堂,招的都是什么人?贵族,刚刚纳银子买了爵位的新贵族。你这个学堂,教的都是什么东西?贵族礼仪,能让那些新贵族学会贵族风范的礼仪……”

    见张弘还是懵然不解,朱由校劈头就是一阵斥责,“看你这个地方,院子又小,景致又不好。这岂是能培养贵族风范的地方?……”

    张弘听得云里雾里,却总算明白过来,皇上是嫌自己这个地方不够好,不能符合贵族的身份……

    “咱大明的学堂,大多都是这样的。”张弘苦着脸,向皇上请教道:“……这贵族学堂,微臣从不曾见过,也只是由着自己心思乱作。陛下如有好的想法,还请明示,臣一定照办。”

    张弘办这个学堂,原本只是想弄点钱花。至于扯了张维贤作虎皮,也只是个营销手段。至于怎么把学堂办好,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想过。在他看来,有英国公的面子在,那些新晋的土包子们,还不挤着往自己这里送钱……

    朱由校却如果知道了张弘的想法,一定会重重的踢他一脚,让他哪凉快去哪。可幸运的是,朱由校并不知道。

    朱由校一边在学堂里转悠,一边给张弘指点迷津……

    “这个地方不行,风景不好。要找个有山有水有景致的,最好再找些大儒提上几个字、赋上几句诗,做到一步一景致,一景一典故。就好比苏州的那些园林,要精心布置,不要怕多花钱。

    办学的环境,要做到花园式办学;而办学的方式,就要做到精英式教育。

    能到你这里上学的人,都是新晋贵族,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你怎么能用教小孩子的方式教他们呢?要做到精英式教育,一对一教学。

    你先培养一批精通礼仪的专家,衣食住行都能精通的,诗赋字画都有涉猎。每个学员跟前安排一人,时时刻刻提醒着学员注意。要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让那些学员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贵族生活熏陶,掌握贵族礼仪……”

    朱由校说的吐沫星子乱溅,张维贤等人听得眉飞色舞,张弘却听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却不敢打断皇上的兴致。

    朱由校说的口干舌燥,才停了下来。想稍事休息后,接着给张弘讲解一下教学的内容。可以回头,却看到张弘目光呆滞地站在那里,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张弘,张弘,”朱由校连叫了两声,也没有唤醒张弘。最后,还是张维贤见势头不对,推了张弘一把,才让他明白过来。

    “张弘,”朱由校好奇的问道:“你刚才在想什么?”

    “陛下,”张弘一下子便哭了出来,“你讲的太好了。和陛下的想法比起来,微臣原本准备的那些真是狗屎。”正说着,张弘便‘扑腾’一声,跪在地上,“……微臣能力低劣,无力为陛下培养人才,真是罪过。还请陛下另选贤能,创办贵族学堂。微臣,微臣愿意把这座学堂捐出,还请陛下笑纳。”

    朱由校一下子便傻眼了,‘你不是再耍我吧?怎能说不敢就不敢呢?’

    再一寻思,朱由校便明白过来,这张弘是被自己吓坏了。有心趁坡下驴,却又怕脸上难看。再说了,这个贵族礼仪学校,是万万不能由内廷直接出面的。至于太康伯张国纪,他也是新晋贵族,开学堂怕也没有说服力……

    朱由校考虑了一会儿,决定把这个好事还交给张弘。让张弘借助英国公府之力,把这个学堂开办下去。

    “张弘,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学堂花费太大,收益却难以确定,才退缩的?”朱由校看着张弘,含笑问道。

    “陛下圣明。”张弘见皇上识破了自己用心,便索性破罐子破摔起来。反正,有自己伯父站着,皇上就是怪罪下来,也不会太重。

    “蠢货,”朱由校却猛地骂道,“张弘,你以为,能到你这里上学的,都是穷人吗?”

    张弘一愣,却苦着脸奏道:“陛下,他们是有钱,可也不能都给我啊……”

    “小家子气,”朱由校白了张弘一眼,点醒道:“你要知道,能到你这学堂来的,都是为了提高自己身份而来。而你要做的,也就是不遗余力的为他们提高身份地位。”

    看张弘还是没有明白过来,又提点道:“原本是同样身份的人,一个是花了一万两银子学的礼仪,一个是花了十两银子学的。你说说看,这两个人,谁的礼仪最标准?”

    “啊,我明白了。”张弘一下子便从地上跳了起来,“陛下的意思是说,束脩的多少,也决定着学员的身份高低?”

    “对,”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你要让那些新晋贵族知道,你这个学堂,是他们融入到上层社会的唯一通道。没有一点底气,没有一点付出,是不能进这个学堂的。而进了学堂之后,他们所接触的、所感受的,都是天下第一流的。”

    “既然是第一流的,那多收些束脩,也是应当的。”张弘接口道。

    “不错,”朱由校微微颔首,却又提醒道:“可是,你也要加强学员身份的考察。不要什么人的钱都收,什么人都能进,最后反而坏了学堂的名声……”

    “微臣明白,”张弘反应很快,“这是让那些学员觉得,自己能进学堂,是因为自己是最好的。”

    见张弘彻底明白过来,朱由校便满意的点点头。却貌似不经意的提醒道:“这样一个学校,花费一定很大。如果你力有不逮,不如公开征募股东,共同办学……”

    张维贤原本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却猛然一惊,忙上前奏道:“陛下说的是,创办学堂这样的好事,臣一定广邀天下有志之士,共襄盛举。”

    “共襄盛举?”朱由校呵呵的笑了两声,“也好,到了学堂公开招募股东之时,朕让刘朝也来凑个热闹……”

    此后不久,大明第一家贵族礼仪学校——明德学院正式成立,首届校董中不乏社会名流。而御马监掌印太监刘朝,也代表内廷,出任了校监事会首任主席。至于张弘,则成了首任院长,被称为大明贵族礼仪教育的奠基人。

    第129章 匠户制度 上

    盔甲厂又称鞍辔局,是营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的地方。据《明实录》记载,盔甲厂制造、储藏盔甲、兵器、火药甚多。盔甲、王恭二厂“旧例每三年总记正造盔甲、铳炮等器一万七千余件”。

    盔甲厂作为军事重地,虽称不上闲人免进。但除了来这里办事的官差,却也很少有人在这里逗留。即便是这里做工的工匠,一到放工,也远远离去,决不在这里多停留半步。

    毕竟,这是个生产火药的地方,爆炸事故屡有发生。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远离为好……

    可这天下午三点,盔甲厂却发生了一件奇事……

    英国公张维贤,以及几个御前侍卫急匆匆的赶到了盔甲厂,找到掌厂太监贺尧年、工部监督主事蔡宸恩后。二话不说,便责令二人停止生产,熄灭火炉,召集所有工匠在厂门前等候……

    贺尧年、蔡宸恩面面相觑,却不敢反驳,只好依令行事。带着盔甲厂上下上千号人,站到厂门口等候。可张维贤还是不敢放松,又让贺尧年抽了几十个人,自己亲自带了,去厂里巡视了一遍。见没有什么差错,才放下心来。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数百精骑,拥着一辆马车,施施然走了过来。正在盔甲厂门口等候的张维贤连忙迎了上去。

    “启奏陛下,盔甲厂上下已经巡视完毕,并无任何遗漏。而盔甲厂工匠,也都全部集中在一起,等候陛下抚慰……”张维贤对着马车奏道。

    马车内,朱由校一阵苦笑。自己看完学堂后,想起盔甲厂就在附近,便寻思着过来看看。可哪想到。竟如此兴师动众。这又是派人打前站的,又是号令工匠停工的,真是麻烦。

    可张维贤当时却说,‘……盔甲厂正在,爆炸事故屡屡发生。陛下前来学堂时,就没有通知盔甲厂停工,这已是不应该。现在又要去盔甲厂,岂能不小心行事?’……

    朱由校一边回想着前事,一边挑起车帘,从车里走了出来。

    张维贤见状,连忙上前,帮皇帝放好凳子,搀着皇帝下了马车。远处正在观望的御前侍卫见了,忙大喊一声,“皇上驾到,众人跪拜”。自贺尧年、蔡宸恩以下,盔甲厂上千名工匠俱跪伏在地。

    朱由校也不言语,在张维贤等人的拱卫下进了盔甲厂。可朱由校却不往盔甲厂的衙门里去,而是叫贺尧年、蔡宸恩随了,去仓库里瞧瞧。

    贺尧年和蔡宸恩苦着脸,陪着小心,把皇帝先迎到放置盔甲的仓库。

    盔甲仓库内,灰尘满地,数千个装着盔甲的箱子高高的堆积在一起,煞是壮观……

    “这就是我大明军卒所用的盔甲?”见仓库里满是尘土,朱由校不易察觉的皱了皱眉头,却被那堆积如山的盔甲吸引了过去。

    也不等贺尧年等人回答,朱由校便走到近前,随便挑了个箱子,打开仔细观看。

    这是一副绵甲,混体上下不见丝毫金属。但抛在地上,却掷地有声。朱由校微微一愣,跟前的掌厂太监贺尧年急忙上前解释。

    “陛下,此乃绵甲,是刚确定的样式。”贺尧年低着头,向皇上回禀绵甲的做法,“……制作绵甲时,需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再加上一层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然后,再在外面套上一层棉布,以作装饰。”

    朱由校微微颔首,却伸手向侍卫要来钢刀,用力的劈了下去。

    却只听见‘叮’的一声,绵甲外层的棉布已经破开,而刀刃却重重的砍在中间的那层夹层上。

    朱由校丢下钢刀,捡起绵甲细看,却发现外层的棉布并没有脱落,而是紧紧地粘附在夹层上。而绵甲外表,却只留下一道淡淡的缝隙。

    “嗯,不错。”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却随口问道:“这样的盔甲,多长时间可以做一副?”

    “这,”贺尧年一时语塞,却扭头看向了工部主事蔡宸恩。

    朱由校眉头一皱,指着蔡宸恩道:“……你来说。”

    蔡宸恩连忙上前禀道:“启奏陛下,这绵甲的棉片极其耗时,整个盔甲做下来,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一周?”朱由校一愣,“……需要几个人做?”

    “两个人。”

    朱由校颇感惊讶,他仔细想了想,却又问道:“你这里有多少工匠?”

    “启奏陛下,”贺尧年连忙上前禀道,“盔甲厂设掌厂太监一人,贴厂、佥书四十人。辖匠头九十名、小匠1080人。而工部,则派遣主事一人进行监督。”

    “才一千多人?”朱由校心中计算了一番,即便是这一千多人都做绵甲,一周时间也不过五百多件。一年时间,也才一万多件。更何况,盔甲厂还负责着其他军械的生产……

    “难道就不能快一些了吗?”朱由校问道。

    “启奏陛下,”贺尧年苦着脸,却不敢隐瞒真相,“那些工匠,俱是懒惰成性。但凡有些空闲,便跑了出去玩耍。奴才费尽办法,也无法使他们加快速度。”

    “你都用了什么办法?”朱由校怎肯相信贺尧年的说法,便冷冷的问道。

    “奴才提高了给他们的赏钱。并规定,不完成规定数量,不发给他们赏钱。可是,”说道那些工匠,贺尧年便一脸无奈。“数量上来了,质量却下去了。这些工匠,那颗心根本就没有在活计上……”

    听贺尧年一味的抱怨,朱由校心中更是不满。

    在朱由校看来,那些工匠做活,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贺尧年没有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是因为他无能。

    又想了想,朱由校觉得不能光听一面之词。便吩咐道:“走,去听听那些工匠是怎么说的。”

    片刻后,朱由校坐在盔甲厂的大堂上,把那些工匠一个个的叫过来问话,想从中找出工匠怠工的原因来。可越问,朱由校却越惊讶,心情也越沉重。

    一直到了酉末(晚上七点),朱由校才结束了问话,下旨回宫。

    第130章 匠户制度 中

    当天晚上,朱由校一宿都没有睡好。他翻来覆去,一直都在想着盔甲厂的见闻。

    在朱由校看来,盔甲厂就好像一个前世六七十年代的国营企业一样,完全是靠着朝廷供血过日子。那些工匠们,就像那些国营企业的工人一样,没有半点工作积极性。

    不过,这些工匠的日子,却没有前世那些工人的日子好过。

    在盔甲厂里,活计重,薪水却低。即便是贺尧年提高了赏钱,也难以让工匠得以度日。可即便是这样,那些微薄的赏钱,工匠们也难以完全拿到。这是因为,那些工匠都是有师傅的,也就是那些匠头。

    那些匠头多是掌厂太监、官吏的亲信爪牙,他们负责着整个工厂的生产秩序。而相应的,他们也利用职权之便,鱼肉工匠。?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