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明风万里 > 明风万里第39部分阅读

明风万里第39部分阅读

    后,更是在泰昌帝和当今即位过程中,为东林党四下联络,立下汗马功劳。

    若不是东林党大佬刘一燝、李三才等人行事过激,惹恼了当今,东林党也不会被皇上扫除内阁,汪文言也不会黯然回乡。

    见汪文言自谦,顾大章便笑道:“汪兄可不要妄自菲薄,兄长大才,小弟可是一直敬佩不已的。”

    “什么大才?只不过是鸡鸣狗盗而已。”汪文言摇了摇头,他心里明白,这次北上参加粮食会议,东林党内部早有谋划在先,要借着各省士绅名流齐聚一堂的时候,扩大东林党的影响力,并伺机掀起舆论倒阁。

    可想想当今即位以来的手段,汪文言心中就直打颤儿。很明显,朝廷是想借粮食会议赈灾,可东林党却想用粮食来拉盟友。这要是逆了皇上的意愿,坏了朝廷的赈灾大计,皇上又怎会饶了东林党人?

    可谁让自己上了贼船呢?汪文言一阵苦笑,却不再多想,而是和顾大章谈起风月来。

    ……

    ……

    这日傍晚,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府上来了一个客人,内阁大学士沈飗青衣小帽,施施然的前来拜访。

    方从哲虽觉得奇怪,却也只能降阶相迎,和沈飗分宾主落座。

    方一坐稳,沈飗便急匆匆的问道:“首辅大人可知,福建推选入京开会人选,竟然选出了叶向高、史继偕二人?”

    “此事老夫已经知晓,叶、史二人早已致仕,也不算违背了圣上旨意。”方从哲沉着应对,“至于两人身上的乾清宫资政一职,只是皇上授予致仕老臣的恩宠,也算不得官职。”

    沈飗一怔,才想起皇帝早有言在先,致仕大臣可入评议会。可沈飗还是觉的有些不甘,便沉声道:“可叶向高、史继偕两人名望甚大,就这样参加粮食会议,岂不是对其他省不公平?”

    “沈大人过虑了,”方从哲摇了摇头,“此次会议,各省都是各显神通,身份、资历和叶阁老持平相当者,就不下数位。福建清楚叶阁老,也是无奈之举。”

    见方从哲装聋作哑,不回应自己,沈飗有些气恼,便直言不讳道:“首辅大人忘了,这叶向高可是东林大佬。而最近,东林党人可是活动频繁。坊间更有传言,说东林党要借粮食会议倒阁。”

    “沈大人噤声。”方从哲闻言色变,跳起来看了看客厅外面,见没有陌生人才缓了口气。

    “沈大人,方某府上虽多用些老人,可也不是什么密不透风之地。”方从哲气的胡子一翘一翘的,对着沈飗埋怨道:“你沈大人想找死,我也不拦着,可你也不能故意陷害我呀?”方从哲出身锦衣卫军籍,所使用的家人也多是锦衣卫出身,这里面有多少锦衣卫的眼线,方从哲是从来不想的。

    沈飗却满不在乎的笑了笑,他今日到访,原本就怀着打草惊蛇,将东林党目的公布于世的打算。说起话来,自然没有避讳。

    “首辅大人过虑了,沈某是皇帝的臣子,行事光明磊落,但求无愧于心,尤岂是东林党的那些小人可比的?”沈飗打了个哈哈,又挪揄道:“倒是首辅大人,虽一心调和阴阳,可对东林党人,也太过心慈手软了。”

    方从哲这才明白过来,沈飗这是挑事儿来了。可明白是明白了,方从哲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摇头苦笑,“沈大人既然发现有小人作祟,想扰乱朝廷赈灾大计,那为何不直接向圣上呈报,却来寻我的不是?”

    “谁让你是首辅呢。”沈飗嘻嘻一笑,“有人想把我们内阁一锅端,我这个做阁员的,不找你阁揆找谁啊?”玩笑开过,沈飗也不再刺激方从哲,而是正色问道:“首辅大人以为,这次东林党能成事吗?”

    “成事?成什么事?”方从哲被沈飗闹得哭笑不得,便板着脸回道,“当今圣天子在世,几个魑魅魍魉,又能成的什么气候?”

    “可是,”沈飗却觉得不保险,“东林党这次可是在用粮食开路啊?”想起陕西、辽东、山西等地的灾荒,沈飗心中就暗暗叫苦,这要是让东林党获得了这几省士绅的支持,自己的浙党又如何能够抗衡?

    “怎么?浙江的粮食不舍得拿出来吗?”方从哲白了沈飗一眼,对他的一毛不拔表示不满。

    “难道,只有和南直隶比粮食吗?”沈飗的脸顿时便苦的像黄瓜一样,“首辅大人,我们浙江的东林党人,也不少啊。”

    “那又如何?”方从哲终于严肃了起来,“沈大人,你还是不明白皇上推行评议会和粮食配给制的用心啊。”

    沈飗一愣,忙拱手道:“还请大人赐教。”

    “无论是评议会,还是粮食配给制,圣上只是想让我等明白,享受了什么权利,就要付出同样的义务。”方从哲想起前些日子和皇上的密谈,心中更是感触颇深,“身为朝廷官员,受到圣上看重、百姓敬重,那就要精忠报国,一心为公。而评议会,也当如此……”

    “首辅大人的意思是?”沈飗的眼睛顿时便亮了,那些东林党如不顾及本省福祉,一心想着拉拢别省士绅,必定会损害本省利益。到那时……

    “正好动摇东林党在民间的根本,”沈飗恶狠狠的想道,“谁让这评议会的议员,是民选的呢?”

    本章节由书友上传

    第173章 张真人 上

    第173章 张真人 上

    酉时初刻,大太监王安急匆匆的进了皇宫,一头扎进了一个静室里。

    静室内,上好的檀香散发出袅袅青烟,愈发增添了一股飘渺的感觉,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在青烟的笼罩下,和一个道袍男子对弈。

    见王安急匆匆的闯了进来,朱由校微微一笑,却用手指了指椅子,让王安坐下观棋。

    王安原本急躁的心情突然安定了下来,也不做谦让,径直在椅子上坐下,把原本的满腹心事抛在一旁,认真的看起棋来。

    发觉王安坐下,道袍男子抬头看了一眼,却又苦着脸长考起来。

    王安认得这个男子,他是正一教的前任掌教,曾被万历皇帝册封为正一嗣教光扬祖范冲和清素大真人的张显祖,也就是龙虎山张道陵的后嗣,民间俗称的张天师。

    张显祖深得道家三味,对名利十分淡薄。他在接掌龙虎山和正一教不久,便借故辞去了掌教之位,隐居在大山之中研究道藏。此次能够进京觐见,却是被朝廷力邀,来主持道教经学院。却不料,入京后和皇帝投了缘法,得以时常入宫伴驾。

    见张显祖愁眉苦脸,把陪自己下棋视为难事,朱由校自觉地没趣,便手一挥,将棋盘扰乱了。

    “今天就这样吧,真人陪朕说说闲话,这棋就不下了。”

    张显祖、王安两人长松了一口气,这陪皇上下棋,可不是轻松的活儿。朱由校不懂围棋,象棋水平也极为低下,这倒让陪棋的人为了难。张显祖能在短时间内立足皇宫,巧到好处的输棋可立功不小。不过,这巧到好处的输棋,还要让皇帝感觉到对弈的快感,也让张显祖头上的白发多了几根。

    等内侍撤去棋具,送上茶水,朱由校才悠悠的问道:“大伴,出了什么事?让你如此着急。”

    王安脸上一阵气愤,“陛下,那些人也太气人了,不但目无尊上,毫无怜悯之心,更是在会议上大吵大闹,完全有损我天朝威仪。”提起粮食会议上的那一幕幕闹剧,王安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原本以为,那些清流、士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可现在才知道饱读诗书,也只是个衣冠禽兽。

    “他们打起来了?”朱由校的眼睛中闪着小恶魔的亮光,惊奇的问道。

    “这倒没有,”王安窒了窒,却不明白皇上的兴奋从何而起,“不过,他们吵得很厉害。不但各省之间吵,就连本省的也在吵。”

    朱由校点点头,没有打起来,那就是说,这些各省议员还没有失去理智。不过,也快了。

    想起自己事先布好的几个局,朱由校暗自得意,只有各省士绅因为利益而公开撕破了脸,朕才有机会以仲裁者身份出现。否则,铁板一块的清流舆论,饶是皇帝也要退避三舍。

    见王安还是闷闷不乐,朱由校便笑道:“大伴不必过虑。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这粮食,可关系着各省百姓的肚子,那些议员本是各省百姓选出的,为民请命也是应当。等他们吵完了,就会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商讨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来。”

    “陛下说的是。”王安仔细想了想,却不得不承认,皇上所言极有道理。可王安却还觉得,这各省之间吵架正常,这本省内部吵架不正常。想起此前的一些传闻,王安便想提醒皇帝。

    可话到嘴边,王安却忍住了。“有外人在,不是时候。”王安心想。

    张显祖却没有发现王安的异常,他正在想自己的心事。

    张显祖此次入京,名义上是要主持道教的经学院。可实际上,张显祖却是为了黄教而来。

    作为本土宗教,道教具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轻易地渗入到帝国的高层中去。历史上层出不穷的道君皇帝,便是最好的佐证。相对的,佛教在社会中下层的影响力比较大。毕竟,对于食不果腹的穷人来说,修来世,要比修长生实惠的多。

    至于黄教,只是佛教的旁支,在中土影响力极小,也从来不被道教和中土佛门放在眼里。可到了天启二年,黄教却突然翻了身,被皇帝册封了一个活佛不说,还将奴儿干这样大的一片土地化为黄教教区,这怎不让中土的佛道两教又惊又怒。

    而和佛门相比,章嘉呼图克图所大力宣传的,当今乃佛陀传世,更是让道教上下恐惧万分。

    无奈之下,归隐多年的张显祖只好再度出山,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佛道之争。

    张显祖说话风趣,却又知识渊博,再加上是方外之人,短短时间内,便被朱由校视为良师益友,多了几分亲近之心。此时,见张显祖沉默不语,朱由校便笑着道:“红尘之人,为了名利而奔波,到让真人见笑了。”

    “贫道不敢,”张显祖打了个稽首,却自我解嘲道:“贫道也是世俗之人,又何尝不是在为名利而奔波。陛下过奖了。”想起即将面对的佛道相争之局,一向谦冲自制的张真人也有些黯然伤神。

    “真人是神仙中人,也会看重名利吗?”朱由校有些纳闷,别的道士可能会挂羊头卖头肉。可这张显祖出身名门,明显是个追求学问的谦谦君子,又怎么会?

    张显祖一阵苦笑,“陛下,贫道只是个凡夫俗子而已。也曾娶妻生子享受天伦之乐,也曾为斗米而替人祈福禳灾。如此行径,又怎称得上是神仙中人。”

    朱由校更加纳闷,“真人不追求长生不老吗?”

    “修炼内丹以求证道成仙,那是全真教的做法。我正一教修炼的是外丹,不重修持。只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而已。”张显祖心中捏了一把汗,紧张的向皇帝解释道。

    虽然可以诱导皇帝修炼,以追求金丹大道来兴盛道教。可熟读史书的张显祖清楚,惑君媚上并不是长久之策,而且极容易遭到儒家大臣反对。况且,龙虎山张家是千年世家,王朝兴衰如同过眼烟云,又怎会为了一时之利而压上全部家当。

    “真人的意思是说,你们正一教并不追求长生?”朱由校惊得合不拢嘴,半晌才反应过来,自己闹了笑话了。

    “正是,正一教下辖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都是以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为业。闲暇之时,更是精研道经,长生之道只有少数人涉及,并不普遍。而全真教,却是以追求长生为目的……”张显祖再次向皇帝证实自己的清白。

    “原来如此。”朱由校点点头,闹了半天,这正一教搞的是封建迷信,全真教搞的才是人体潜能开发,这专业可不对口。

    “不过,这正一教好像还有点用处,是不是?”朱由校用手指敲打着茶几,上下打量着张显祖,心中飞快的盘算着。

    张显祖被皇帝看得心中发毛,浑身觉得不自在,却不敢有半点怨言。最后,张显祖实在受不了了,才侧了侧身子,将自己的视线避了开去。

    “陛下,陛下。”见皇上两眼发直、默不作声,王安有点放心不下,便轻声叫道。

    “什么事?”刚刚有了些头绪,却被王安打断,朱由校有些不满。

    “张真人是得道高人,陛下为何不请真人为两位皇子祈福?”王安轻轻地提醒道。

    “祈福?”朱由校沉吟起来,良久之后,才抬头问道:“最近几年,朝廷连续用兵辽东,虽取得大胜,可将士们也死亡惨重。朕有心为他们做个水陆道场,真人可愿为朕分忧?”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张显祖一愣,却立即答应下来。

    而站在皇帝身边的王安,已经在小声提点,“陛下,水陆道场是佛教的说法。道教叫黄箓斋,是专门超度生死的,士庶均可使用。在此之上,还有金箓斋和玉箓斋,分别是……”王安将三箓斋的内容和区别简要的讲述了一遍,以免皇帝再次丢丑。

    朱由校的老脸一红,忙端起茶杯喝水,以作掩饰。可心中还有疑问未去,便放下茶杯问道。

    “以真人之见,那些为国杀敌的将士,可以成神吗?”想起东洋小国的那个风俗,朱由校心中颇有些紧张期待。

    张显祖顿时便愣住了。

    一旁的王安也愣住了。

    在世人眼中,那些死于疆场的士兵,是最为下溅的人群。而神仙,却是世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从来没有人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可如今,皇上却问,为国杀敌的将士,能否成神。这怎不让人惊讶?

    迟疑了半晌,张显祖才反映了过来。

    “陛下乃天子,圣天子言出法随,自有百灵呵护……”张显祖虚虚的说了一番套话,却始终不敢把士兵能否成神,做个明白解释。

    朱由校的心顿时便凉了半截,看向张显祖的眼神也有些琢磨不定。

    过了良久,朱由校才淡淡的吩咐道:“大伴,你带着人出去,只留张真人在这里。”

    王安一惊,和张显祖对视了一眼,才带着众内侍退出了静室……

    本章节由书友上传

    第174章 张真人 下

    第174章 张真人 下

    静室内,朱由校和张显祖相对而坐,侃侃而谈。

    静室外,王安疑窦丛生,焦急的等待着消息。

    作为皇帝的大伴,王安自认为是朱由校最亲近的人。可如今,皇上和张显祖张真人密谈,却将自己驱出门外,这怎不让他心生不安。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朱由校才和张显祖一前一后的走出了静室。方一出门,朱由校便淡淡的吩咐道:“时候不早了,真人也要回去了。”他用手一指,示意几个内侍,“你们几个,去送送张真人。”

    王安偷眼望去,却见皇上和张显祖虽一脸平静,可眉梢中都带着一丝喜色,心中更是生疑。稍微斟酌了一下,王安就趋步趋随的跟在皇帝后面,亲自服侍朱由校到了寝宫。

    “陛下和张真人说了些什么?竟让张真人道心失守,走路都轻飘飘的。”瞥个机会,王安貌似不经意的问道。

    “是吗?”朱由校一怔,随即笑道:“这个老狐狸,脸上装的倒像,朕还以为他真的淡泊名利呢。没想到,却还是没有逃过大伴的火眼金睛。”

    王安眼睛一亮,忙服侍皇帝坐下,又试探着问道:“陛下可是给了张真人天大的好处?”

    “也算吧,不过,这好处可不好拿。”朱由校接过宫女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才接着讲道,“朕欲整顿各地城隍庙,正一教答应全力支持……”

    城隍庙?王安有些不解,这整顿城隍庙和正一教有何关系?

    城隍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神灵体系,他虽被道教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可实际上却一直自成体系。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章制度,城隍神与现世行政机构相对应,但其职能高于现世行政长官。地方官员新官上任三天内,必须要去拜见城隍神。城隍生日以及地方受灾之时,更要带领全县乡绅前去祭祀。

    至于陕西西安的王曲城隍,更是被封为“忠烈侯”,享正三品,为十三省都城隍。每逢庙会时,朝廷要派使节前往祭祀。

    “陛下,这各地城隍庙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