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玄幻小说 > 拔剑 > 拔剑第10部分阅读

拔剑第10部分阅读

    家主公所担忧之事也有道理,元才兄乃是智谋之人,怎么会看不到这点呢,还是另想办法如何?”

    苻雄明白了,冉强和岳山这是在一个用强,一个用软,彼此呼应一起对他施压呢。

    苻雄正在微微垂目想办法时,一个亲卫门外禀报:“启禀大将军,清河姚戈仲派人送书信到。”

    苻雄心里大吃一惊,随即就想明白了,这是做给他看的,不过他却想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姚家真的要求冉闵一起攻打枋头的话,那该怎么办?]

    冉强看了苻雄一眼,对外喝叱道:“退下去!”

    苻雄心里又急又怒,偏偏这个时候,岳山彬彬有礼的拱手对冉强道:“主公,姚家可能是派人送了礼品来,不如由三师前去看看如何?”

    苻雄如何敢放岳山去见或真或假的姚家使者,万一真的有姚家使者在此,和岳山见了面后,许给了更好的条件,姚家在清河,远不及枋头对冉闵威胁大,只怕冉闵会毫不犹豫的和姚家联合攻打枋头。

    冉强刚点点头,表示岳山可以去,苻雄就拦住了:“三师且慢。”,他毫不掩饰的叹了口气,道:“前日三师所说之事,也是可以商量的。”

    冉强和岳山对视了一眼,岳山道:“元才兄请讲。”

    苻雄听着岳山一会苻将军一会元才兄的转换称呼,心里黯然了一下,道:“潼关之东,由大将军镇守,家兄自然也是放心的。只是以枋头一家之力,恐怕很难攻下潼关之东,若由大将军和家兄一起出兵,那就没什么难事了。”

    冉强沉吟了一下,道:“元才所说,本来并无难事,只是如今我兵马刚定中州,人马疲惫,粮草不足,只怕……。”

    苻雄心里暗骂了一句:[贪得无厌],然后道:“大将军不用忧虑,只要大将军助家兄攻败了姚家,潼关之东,凡是攻下的城池,枋头只取一半钱粮如何?”,他也暗中把话由牵掣姚家,改成了击败姚家。

    冉强点点头:“如此我就没什么忧愁的了。”

    三人又一起商定了一下细节,苻雄也不愿意多待,借口派人请示苻健,就离去了。

    回到馆驿,苻雄没有敢迟疑,把事情详细写成书信,立即派人昼夜回枋头请示。

    两日后,枋头苻健的使者来到,苻雄看完书信,没有耽搁,立即求见冉强,双方签下盟约,苻雄随即急匆匆返回枋头。

    ?

    pp    {lor:f00;text-dertion:underle;}

    第31章 机构(一)

    干热的空气吹在人脸上,会让人感觉躁动。树叶已经一片片的墨绿色,给苍凉的大地增添了一丝生机。村庄长期的荒废,使一些家犬恢复了野性,变成了到处游荡的野狗,伸着舌头卧在阴凉处,眼睛冒着光的盯着偶尔路过的行人。

    即使是热闹的邺城,没有事的话,人们也不愿意出门,街上店铺的生意少了很多,不过,人们的心情并没有沮丧多少,比起去年的夏天,今年算得上是舒服多了,没有繁重的劳役和胡人的抢掠,起码心里安生了不少。

    冉强坐在椅子上,舒适的想事情。回到邺城后,他已经下令改称胡床为椅子,因为他觉得叫胡床很别扭,常常叫错。厅内放了两盆冰,使的厅内的温度比较凉爽,比起住在兖州州衙时,那是舒服多了。身后还有一个婢女执了一把蒲扇,不停的扇着。冉强已经从不习惯别人伺候,变的慢慢的无可奈何了,反正他自己是比较懒的,不管怎么说,有人打扇还是舒服点的。

    冉强已经按盟约,下令黎阳太守卫将军王基,派了一营骑兵,顺着姚家的粮道巡查。很快姚家就派人前来质询,但岳山回复的很客气:[此乃为了防止j细],虽然姚家半信半疑,但却无可奈何,毕竟人家只是派了兵马在自己地盘巡查,并没有违反盟约攻击自己,你能说什么?

    冉强一面派虎骑营安抚青州,一面派细作打探枋头战事。

    中州的安抚,出乎了冉强的意料,他本以为想要稳固兖、徐,没有一年半载别想稳固,但,扫灭了段勤他们后,安抚各州,出奇的平稳,不过冉强随后就释然了:[冉闵的大将军不是白当的,在他掌权的时期,散发粮食,广竖恩德,百姓顺从就可以理解了]。

    细作流水般的回报着枋头战事,短暂交锋,粮道受到威胁后,姚襄已经撤回了河北岸,和苻家隔河相持。冉强知道,这一仗,没有个半月,打不完了。他开始考虑机构设置的问题了。

    汉晋以来,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和三公九卿共存的机构模式,不过此时,六部并不完整。尚书省掌管秘记奉章、奏报正事、选举人才、赏罚百官及将皇帝诏示宣告内外、出纳皇命。中书省负责修史、枢密机要、记录皇帝、皇族子弟日常活动及朝庭议事、礼仪、侍奉,掌管著作、三阁图书。门下省执掌纠正、献纳、谏正、参政议事、外交等事务。

    这不得不庆幸冉强是历史爱好者,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官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使得改制构思并不困难。

    这个时期,军政往往不分开,造成朝廷无法掌控的局面,冉强自己就是这类例子。

    到了明朝,文官制度基本上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了,昏君虽时常有,但zf却往往能运作正常。所以,冉强打算借鉴明朝的文官机构制度,来设置。

    冉强吩咐人,取来纸笔,开始草画机构图,虽然用毛笔写字不怎么行,但,好歹上学时还为了书法发奋练了一阵子,加上来到这个世上后,下了一番功夫练习,虽然水平不高,倒也能工工整整的写几笔。

    设六部,工、礼、兵、户、刑、吏,直接隶属于大将军府。工部,管器械制造、技巧奇术;礼部职责为学校、教育、礼仪;兵部管理军职升降,因为现在冉强不敢随便改军制,所以,兵部也只能暂时如此了。军队调动权直接归大将军府;户部管理钱粮、俸禄;刑部管理刑事侦察、看押犯人;吏部管理文官升迁授除。每部设尚书一名,侍郎两员,下设四司。六部共计二十四司。这已经基本是按明朝六部制模样了。

    设都察院,职管纠察、弹劾。堂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十二道御史,分别纠察各部政务及官员操守。

    设大理寺,专司审讯。

    原来的各监划归各部管理,其他暂且不动。

    这样设置很笼统,和简单。但,枋头战事还没安定,许洛还在别人手上,机构定制的越详细,触犯的人群越多,不稳定因素就会越多,冉强深深的明白这点,这只能一步步来。

    冉强没有耽搁时间,立即召岳山、光禄大夫韦謏、司空郎闿、司徒胡睦进大将军府商议。其实,在冉强的心里,这五个人也是将来内阁的候选人。

    传看着手中那纸上奇怪但却明了的机构图,一面听冉强详细说了一番改制。四个人都思索着不语。

    冉强倒也不催促,片刻,还是光禄大夫韦謏首先开了口,拂拂胡须,道:“主公,改各监归六部所管,倒也可以。只是,如今各政务归六部所属,各部尚书繁忙,只怕回耽误主公决策。”

    冉强听的出来,这是在问,把他们几个放在什么位置了。

    冉强心里笑了几下,道:“各部归属大将军府,决策自然由大将军府劳累,老大人多虑了。”

    几个人心头一震:[这岂不是说,岳山变相的把持了尚书省?成为了实质的丞相?]。其实他们都不知道冉强真正的打算,根本就不可能设置尚书省,更不会设置丞相。明清两朝的文官制度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冉强怎么可能弃优拣劣呢。

    司徒胡睦心里十分不高兴,岳山一个年轻后辈,既非名门大族出身,又入幕很完,凭什么占据了尚书台呢。他脸上却笑容满面,恭敬的道:“主公智谋深远,臣等远远不及。六部一设,政务分明,何愁天下不平,民众不从呢。”,他顿了一下,接着道:“只是大将军事物繁忙,岳长史一人劳累过度,只恐有损身体。”

    韦謏拂须呵呵而笑,这老家伙说话有水平,道:“司徒所言极是,三师担负过重。”

    岳山忙拱手道:“三师区区一长史,岂敢担此重任,请主公三思。”

    只有司空郎闿默默不语,一直没有说话。

    冉强心里哼了一下,这些老家伙,门第观念很深,很难容的寒门士族,更何况要寒门掌握要命的大权呢。不过,他也知道,事情只能一步步来,饭也只能一口口吃,统治的稳定,没有他们,还是不行。

    冉强露出了笑容,他现在觉得自己脸皮越来越厚,喜怒不行于色也越来越熟练,环视了下,道:“三师和老大人所言,都是为了霸业,我能得诸位辅佐,真是幸事。”,他看了下岳山,道:“就由三师领吏部尚书,大将军府不再设长史一职。”

    岳山彬彬有礼的谢恩。

    韦謏拂须呵呵笑道:“主公这样安排,十分恰当,三师才能出众,领吏部正能展三师所长。”

    更高兴的是胡睦,罢了岳山的长史职位,岂不是说,尚书台将要空缺?机会来了,忙道:“主公英明,如今大将军府长史一职,乃为属官,参与决策,非正途体面。老臣觉得,不如等主公受了晋室封号后,再设尚书台为好。”

    一直没说话的司空郎闿暗自摇摇头:[这两个老笨蛋,岳山平时一直受主公另眼看待,怎么会舍弃岳山呢,既使设尚书台,只怕将来也是岳山的囊中之物。]

    冉强摇了摇头,微笑道:“就以胡老大人领刑部尚书吧,胡赵酷刑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老大人领此重任,当以宽刑法善待天下民众,使人民安心劳作,安抚天下。”,这帽子扣的很大,听起来责任重大,其实,就目前而言,如果地方州县不改制,刑部就是个清闲衙门。胡睦急忙谢恩。

    冉强又看向了有些神色不定的韦謏,微笑道:“韦老大人就劳累些,领户部尚书吧。钱粮为国之根本,有老大人坐镇,才能使我放心,睡觉也安稳。主薄范业,精通钱粮政务,做事认真,我看,就在老大人下面做个副侍郎吧。”

    韦謏忍不住拂须呵呵而笑,得意之色再也掩饰不住。他身据高位多年,多有谋略,做事也很认真,就是爱出点风头。把户部交给他,冉强也放心。

    冉强又转向一直没有出声的司空郎闿,微笑道:“郎老大人深谋远虑,胸怀兵机,就领兵部吧。”,司空郎闿是历史上自杀的大臣之一,早就在冉强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兵部掌管着将领的升迁,虽然没有调兵权,但和武力息息相关,十分重要。

    司空郎闿谢恩。

    冉强又想了想,道:“三师一向掌管军械,对此颇为熟悉,工部暂时也没有合适人选,我看就由三师兼领工部吧。”

    四个人吃了一惊,一共六个部,岳山就管了两个,这岳山在主公眼里,还真不是一般重视啊。胡睦暗想:[好在主公没有坚持留岳山做长史,暗掌尚书台。],他偷偷看了看已经不拂须,而皱眉的韦謏,心里有了注意。

    冉强抬手打断了岳山要起身谦让的举动,道:“都察院职责重大,你们有什么主意?”

    胡睦暗自骂了自己几句:[自己怎么忘了还有一个都察院呢,这都察院比起工部那清水衙门,重要多了。]

    ?

    pp    {lor:f00;text-dertion:underle;}

    第32章 机构(二)

    胡睦看了看韦謏道:“韦大人品行正直,博览经学,天下皆知。臣觉得由韦大人任左都御史合适。”,他把韦謏抬出来,是希望等下韦謏能反过来助他一臂之力。

    韦謏拂须满脸笑容,连谦虚都没有说一句。

    余下的两个也没有多余的意见,韦謏任左都御史的确够资格。但他们都没有猜到冉强的想法。都察院,他是给常炜留着呢。常炜历史上出使鲜卑,没有丝毫屈服,可见品行的刚正。

    冉强笑道:“韦老大人品行高洁,世人所知,出任都御史自然能担当重任。只是韦老大人要掌管户部,职责重大烦琐,为国家之命脉,实在重大。我不忍再多加劳累老大人。”

    韦謏虽然有些不乐,但在冉强的夸奖下,仍忍不住拂须呵呵而笑。

    冉强暗自叹了一下:[这高帽子还真是无所不通,即使对方知道是高帽子,仍愿意乐呵呵的戴上]。他道:“如今天下尚且分裂,官员稀少,都察院职责暂时不重,我看,就由邺城太守常炜任左副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吧。”,他不等四个人说话,接着就道:“至于礼部,就由我直接掌管吧。”

    四个人都是聪明的人,听的出来,冉强是打定主意要常炜领左副都御史了,好在因为常炜原不过是邺城太守,只是以左副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堂官还空缺呢。他们唯一没想到是,冉强竟然亲自兼领礼部,即便最受冉强信任的岳山,也没有得到丝毫这类消息。

    冉强自然知道他们想不到自己的打算,他之所以兼领礼部,是因为教育的问题。[教育乃百年大计]这个宣传,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事实上,从历史上看,也的确如此。另一个原因是官员的选拔,现在的官员选拔完全继承了晋室的九品中正制。而最科学的选拔制度莫过于科举,但,并不是想实行科举就能实行的。

    现在,因为纸张没有完全普及的原因,大部分书籍,还是只有名门大族私家藏有,造成了经学世家。并不是谁想读书就能读的。在大族把持书籍的情况下,实行科举,无疑是个笑话。

    冉强想要通过礼部做的就是:普及书籍,增设学校,这个政策只有实行三年以上,才能谈的上实行科举的可能性。他知道,他的这些想法,这四位里,或许只有岳山才赞同。

    其实这个机构十分粗糙,比如六部之间如何协调,公文的来往规定等等,都没有确定,事实是,冉强自己也不是十分了解,他了解的都是大方面,而且他也懒得动脑筋,有这么多久经官场的人还何必自己苦想呢?

    冉强觉得自己笑的很勉强:“你们下去后,各自把所领部衙的四司名称及呈报上来,各自空留一员副职以候备用。”,冉强的偷懒,很快让他感到了后悔。

    四个人下去,岳山的速度最快,很快就呈送了吏部、工部四司名称。并求见冉强。

    冉强正美滋滋的等着这些官场老臣替他动脑子,把机构整明白,闻岳山求见,忙把岳山召进了大将军府。

    很少变样的岳山仍旧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坐那等着冉强发问。

    冉强心里笑了笑,这三师还真读书读到家了,问道:“三师有何事?”

    岳山拱手道:“主公改制之事,本意虽好,只是有些不妥。如今官职未定,邺城已经纷纷开始托人送礼,以求得在六部之中任职,加上衙门未定,官职更是不知几数,三师听说,有些部衙四司下,官级竟然定为了二十多级,职位达八十多员。如此下去,岁入全用在了俸禄上了,还有何余钱粮供养兵马呢。”

    冉强心里哀叹了一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真说的不错。不能偷懒的还真偷懒不成。他点点头,吩咐人取来了晋官职机构表,和岳山商议起来。

    通过借鉴晋朝机构表,加上冉强自己的想法,经过一整天的商议,他和岳山最终敲定了中枢官职。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冉强了解明清两代的官僚体系的大方面,剩下的就是六部下属各级办事机构,很容易就确定下来了。因为没有交由群臣商议,所以,两人很快敲定了各级官吏的名称,其实很多是冉强根据明代官吏名称确定的。以至于岳山心里十分惊讶。

    由岳山执笔,很快草出了六部及各司衙门名称,官员人数。规定:官员分九品,每品分正从两级,共计十八级,尚书,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以此类推;都察院、大理寺级同六部。

    岳山和冉强一个心思,都想把机构弄的简洁点。起码现在要简洁点。

    经过再次的核对和冉强的认可,岳山很快执笔书出了中枢衙门官职表,准备过两天召大臣公布下。但没等冉强公布,第二天,韦謏、郎闿、胡睦就联名求见冉强。他们是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