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永远的普罗旺斯 > 永远的普罗旺斯第9部分阅读

永远的普罗旺斯第9部分阅读

    猜了几种,但都不对,亚伦大笑。  他说,“其实很简单,一点都不戏剧化。那贼确实去了尼昂的银行取光了他所有的钱,然后,噗——一溜烟地跑了。”  “他就再没回来过?”  “没人再见过他。”  “他老婆也再没见过他吗?”  “别提他老婆了,他本来就不喜欢她。”  “农夫呢?”  “一直到死都耿耿于怀。”  亚伦说他得走了,我付了松露的钱,并且祝他好运,买到一条好狗。回到家里,我切开一棵松露来看看到底是不是真货,结果里面整个都是黑的。看起来亚伦是个好人,但是,谁知道呢!&nbsp&nbsp

    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生活(1)

    “普罗旺斯化”!  我不知道这个词儿到底是该称为笑话?侮辱?还是恭维?这是一位伦敦来的朋友说的。他在前往海边的途中,突然来拜访我们,还留下来吃了顿午饭。我们已有5年没见过他了,而他显然也很好奇地想知道普罗旺斯的生活对我们造成了何种影响。因而仔细地打量我们,试着找出任何心理或身体上的退化。  我们倒没有意识到任何改变,但他很肯定地说有,虽然他也说不出所以然。由于找不出任何诸如“精神失常”,“英文退化”或“早衰”等明显迹象,他只好用一个模糊、便利、笼统的词——普罗旺斯化——来形容我们。  当他驾着洁净的车子绝尘而去时,车载电话的天线在微风中轻快地晃动,我看着自家那辆没有任何通讯设备的本地产雪铁龙,真是又小又脏。而和朋友那身“蔚蓝海岸”的名牌服饰比起来,我是一身本地人的行头――旧衬衫、短裤、还光着脚。然后我想起他吃饭时不时地看表,因为他六点半和尼斯的一位朋友有约,不是那天晚些时候,也不是晚上某个时间,而是六点半,十分精确。而我们早就抛弃了准确计时的习惯,因为本地人根本不吃这套,我们现在奉行“差不多就好”的规则。又是一个本地化的表现。  想得越多,越发发现我们真的变了!我倒不觉得那是“当地化”,但在新生活与旧生活之间存在这么多的差异,我们得去适应所有的一切。这并不难。大多数变化是慢慢地、愉快地、不知不觉地发生的。而且对我而言,这一切都是更好的改变。  我们不再看电视,倒不是我们自命清高地想要留出更多时间追求知识,变化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夏天,看电视不能和欣赏夜空相媲美;冬天,不如晚上吃顿大餐。这会儿,电视机已经被搬到壁橱里,好腾出空间来多放些书。  我们吃得比以前好了,或者说吃得更便宜了。在法国,不管待多久,想不传染上法国人对食物的狂热是不可能的,而且谁会想逃避这种乐趣呢?为什么不从日常饮食中发掘乐趣呢?我们早就跟上了普罗旺斯的美食节拍,学会了善加利用大自然全年不断的特产――芦笋、火柴杆大小的扁豆、辣椒、桃子、杏子、香瓜、葡萄、野香菇、橄榄、松露,每一季大自然都有不同的盛宴,除了昂贵的松露外,其余的几乎都是几法郎就可买到一公斤。  肉类却又另当别论,肉店里的价钱能把观光客吓跑。普罗旺斯不是畜牧区,所以礼拜天早上打算买牛排的英国人,最好带上支票本,并且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牛肉既不便宜也不鲜嫩。但羊肉则不同,在西斯特宏(sisteron)附近的羊群都是吃药草长大的,肉里带着股特殊的味道,让人觉得烹调时加上薄荷酱简直是种罪过。至于猪肉呢?不管哪个部位都好吃。  即便如此,我们现在肉吃得少了,有时吃点伯黑斯(bresse)高品质的原产鸡,或是尝尝冬天里安莉带来的野兔。要不就在气温下降、西北风呼啸的时候来锅扁豆炖肉——偶尔吃点肉的感觉挺棒的。天天吃肉已成为过去时了。此外,尚有数不胜数的东西――来自地中海的鱼、新鲜的意大利面、各种各样的蔬菜食谱、数十种的面包、几百种的||乳|酪……。  饮食习惯变了,烹调方式也变了,如今我们做菜几乎都用橄榄油,但是我们的体重却减轻了。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已足以让朋友们惊讶,他们原都以为我们会吃成滚圆的胖子,顶着圆鼓鼓的胃,通常这只会在胃口又好又能幸运地在法国大吃大喝的人身上出现。  虽然没有刻意计划,我们运动得多了,不是穿着紧身衣的骨感女郎跳的那种健美操,这里一年到头有八九个月的时间可以在户外活动,运动量自然而然地就大了起来,除了日常生活必须的小小锻炼,如捡柴禾、除草、清水沟、种花、修剪树枝、弯腰、提重物,谈不上有什么不得了的锻炼活动。对了,还有一项,就是在不同的天气里,天天走路散步。  曾经有一位访客拒绝承认走路是种高强度的锻炼,它既不费什么力,也不会马上累着你,不快也不激烈。他们说,“谁不会走路呀,这怎么能称得上运动呢?!”如果他们坚持己见,我们就带着他们和狗儿们出去走走。  刚开始的十分钟还不算什么,沿着山下的小径慢步走,十分轻松,毫不费力,沿路还可以享受新鲜空气及远方冯杜山的美景。这能算运动吗?根本还没开始喘气哩!  然后,我们转个弯,沿着小路往卢贝隆山脊上的雪松林进发。路面从铺满松针的沙石路变成遍地碎石的斜坡,我们开始爬山吧。五分钟后,没人敢再说走路是老年人的运动。十分钟后,压根儿就没人吭声,只听见日益沉重的喘息声和夹杂其间的咳嗽声。小山路沿着大石头绕来绕去,一些树枝低垂的地方,得加倍弯腰才走得过去。往上看不见令人振奋的山顶,视野只能达到前面约莫一百码处那条狭窄陡峭的石头小路,消失在下一块露出顶部的大石头后面。假如还有喘息的力气,那一定是脚踝在碎石上扭伤时发出的咒骂声――腿部和肺部彷佛有把火一直在烧。  狗儿们跑在前面,把我们抛在后面,几个人前后隔着长长短短的距离,步伐蹒跚,身体深深地弓着,双手撑在大腿上。出于自尊,他们往往会硬着头皮一直走下去,喘着粗气、低着头,感到恶心!从此,他们绝不敢再说走路不是运动了!  登上山顶的奖品是,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宁静、独特的山间风情里,虽然有时带几分阴森,却永远美丽。雪松林披着厚厚的雪衣,何等的壮丽神奇!树林后面,山朝南的一边,灰色陆地疾速融入远方,在岩石缝也能生长的百里香和黄杨木,点缀其间,使这片景致变得柔和起来。  天气晴朗的时候,西北风吹起,连空气也闪着亮光,往海那一边望去,视野开阔清晰,彷佛被放大了一般,有种和尘世远远隔开的感觉。我曾在雪松林间的小道上,遇见了一位农夫,他骑着一部旧脚踏车,斜背一把枪,一条狗跟在他旁边跑。看到对方,我们都吓了一跳。这里通常少有人烟,惟一的声音就是风儿吹过树梢。  这里,日子一天天过得很慢,但一周一周的时间却飞般地流逝。我们现在根本不用日记或日期来计算时间。二月杏花开,有几个星期的时间,院子里出现春天将至的症候群,我们开始做整个冬天都挂在嘴边的事儿。春天樱花盛开,万木欣然,一起来的还有当年的第一批游人,期望着亚热带气候,却往往只盼来风和雨。夏天有时从四月开始,有时是五月。只要贝纳先生打电话来帮我们打开游泳池盖子并进行清理时,我们就知道夏天来了。  六月的罂栗,七月的干旱,八月的暴雨,然后葡萄藤开始变成铁锈色,猎人们从夏日的休眠状态里苏醒,摘葡萄的季节到了。游泳池内的水越来越冷,渐渐地,在中午时分跳进水里也成了种自虐,这时是十月底了。  冬天是适合下决心的季节,其中有一些也实现了。比方砍掉一棵枯木,砌好一道墙,花园里的旧铁倚重新上了漆,一有时间我们就抱起字典,继续和法语做斗争。  我们的法文大大进步了,参加全是法国人的聚会也不再缩手缩脚。但如果要配得上用学校成绩单里常用的字眼,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于是,我们一步步聚沙成塔,从巴钮尔13读到吉欧诺14,再读到莫泊桑,定期读《普罗旺斯日报》,坚持听收音机里机关枪般的新闻播报,并企图搞清楚其中的奥妙――虽然人人都说法语是高度合乎逻辑的语言。  我认为法文简直是个神话,是法国人发明来让外国人发狂的语言。例如,名词与专有名词的不同的“性”,逻辑在哪里?为什么隆河(rh?ne)是阳性,而都汉思河(durnce)是阴性?两者都是河流啊,如果一定要有性别,为什么不能是同性呢?我向一个法国人请教过这个问题,他洋洋洒洒就源头啦,支流啦,还有水灾啦发表了长篇大论,然后就自以为已经合理地解答了我的问题。接下去他又告诉我海洋是阳性的,大海是阴性的,湖泊是阳性的,水坑是阴性的。我看那些水自己都被搞糊涂了。&nbsp&nbsp

    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生活(2)

    他的长篇大论并不能改变我的看法,性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日子更难过。它们毫无规律可言的出现方式,有时根本无视事物现实中的生理构造。法文里“荫道”这个词竟然是阳性的,这如何指望满头雾水的学生们能在这门将荫道列为阳性的语言中正确运用逻辑呢?  此外,还有雌雄同体的代词“i”,意思是“他/她”,专门躲在句子前等着陷害我们。一般来说,“i”指的是男性的“他”,但是在某些句子里会摇身变成女性的“她”。我们经常搞